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9 秒,为您找到 182755 个相关结果.
  • 《伤寒论后条辨》

    1505 0001-01-01 《中医词典r~s》
    伤寒著作。又名《伤寒论后条辨直解》。十五卷。清·程应旄撰于1670年。全书分礼、乐、射、御、书、数六集。程氏以方有执《伤寒论条辨》内容,根据个人对仲景原文的理解,“条其所条,辨其所辨”(见自序),并以仲景原文及《伤寒论条辨》、《尚论篇》的篇次附于后,便于读者参看检阅。全书注解在前人基础上有一定的发挥。学术上推崇方、喻两家,认为五叔和编次有误。但基本上保存了王...
  • 《伤寒论》

    2733 0001-01-01 《中医词典z~其他》
    《伤寒论》全书10卷,22篇。六经病脉证并治是该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专门讨论急性外感热病——伤寒病的专着。张仲景吸取了《素问·热论》中的六经分证法,以六经为纲,将病者的病状、脉候,根据其虚实表里寒热来划分为六个不同的病类。三阴三阳内连脏腑,外属经络,由于邪气强弱以及病人体质的不同,又有不传、直中、循经传、越经传以及合病、并病等不同情况,确立了伤寒病辩证的纲领...
  • 《伤寒论》

    2682 0001-01-01 《中医词典r~s》
    《伤寒论》全书10卷,22篇。六经病脉证并治是该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专门讨论急性外感热病——伤寒病的专着。张仲景吸取了《素问·热论》中的六经分证法,以六经为纲,将病者的病状、脉候,根据其虚实表里寒热来划分为六个不同的病类。三阴三阳内连脏腑,外属经络,由于邪气强弱以及病人体质的不同,又有不传、直中、循经传、越经传以及合病、并病等不同情况,确立了伤寒病辩证的纲领...
  • 《伤寒论三注》

    伤寒著作。十六卷。清·周扬俊撰于1667年。周氏于《伤寒论》注家中,钦佩方有执和喻嘉言,遂以方氏《伤寒论条辨》、喻氏《尚论篇》两个注本为基础,加上他个人的见解,逐条予以注释,因名“三注”。从对《伤寒论》的注释和对仲景学术思想研究阐发的贡献来说周氏远逊于方、喻二家。但周氏在《伤寒论》原文编次方面,较之方、喻亦有不少更动。亦为持错简重订之力作。在六经病每篇前均论...
  • 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辨论

    1042 0001-01-01 《伤寒溯源集》
    (附评陶氏谬说)按长沙自序中。但云伤寒卒病论合十六卷。自成无己注后。王叔和本已不可复见。未知其篇卷何似。 及严器之为成氏作序文云。聊摄成公。注成伤寒论十卷。有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至宋林亿等奉诏校理伤寒。亦云百病之急。莫急于伤寒。今校定伤寒论十卷。总二十二篇。证外合三百九十七法。除重复。定有一百一十二方。以此推之。方法之数。虽出自后人。然亦必有所因。...
  • 三、《伤寒杂病论》对方剂学的贡献

    1777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方剂学的成就是《伤寒杂病论》的主要贡献之一。汉代是方剂学大发展的时期,《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记有经方11家,274卷,但魏晋以后已亡佚。东汉末年成书的《伤寒杂病论》,必然对秦汉以来医家遗方及同时各家的方剂进行了广泛择取。它以六经辨证和脏腑辩证为准则,灵活地运用于外感伤寒与内伤杂病的治疗中。 据统计,《伤寒论》收载方剂113首(其中禹余粮丸有名无方,故实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