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25 秒,为您找到 192835 个相关结果.
  • 十二、口腔医学

    4686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一)口腔医学临床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的发展 建国四十多年来,口腔医学的疾病防治工作,全国口保健网已有较普遍的布局。在各大中城市如北京、上海、南京、天津、西安、成都、重庆、广州等均有设备优良和治疗全面的口腔专科医院或牙病防治所,并设有病床收治口腔颌面外科各种疾病。县级以上的综合性医院也设立口腔专科,很多乡、区卫生院、城市街道医院都开设口腔科门诊为居民及学校...
  • 第十三章 医院药学科的信息管理(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8261 0001-01-01 《医院药学》
    一、开展医院药学信息工作的重要性 药物信息的概念出现于50年代末期。当时,随着医药事业的飞速发展,新药品种不断增加。由于对药物的疗效、毒副反应等了解不够,加之医生滥用、合用、误用等因素,给临床上带来不少药疗事故,产生许多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diseases),有的甚至导致严重后果。据美国80年代中期统计:有3%~5%的病人因药物反应而住院,...
  • 第五十三章 医院药学科技档案管理

    2127 0001-01-01 《医院药学》
    一、科技档案的概念 科技档案是记述和反映本单位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等活动的,具有保存价值并按照一定的归档制度作为真实的历史记录,集中保管起来的原始科技信息资料,科技档案有多种信息载体,包括文字、数字、图纸、胶片、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缩徽等。 科技档案是本单位在科技活动形成的,是科技活动的真实记述。它具有永久或一定时期保存价值,是经过整理、加工...
  • 第八章 医院药学管理制度(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5504 0001-01-01 《医院药学》
    一、西药调剂室工作制度 (一)调剂人员要具备全心全意为广大病员服务的思想和高尚的医院道德,对工作认真负责,把好药口质量关,确保病人用药安全 ■[此处缺少一些内容]■ 持清洁,药品及调配用具要定位放置,用后放回原处。 (九)调剂室贮药瓶签,应按规定用中文和拉丁书写清楚,注明规格、常用量和极量,补充药品时,必须经另一人核对方可装瓶。 (十)对麻醉药品...
  • (三)中医内科的充实阶段(魏晋至金元时期)

    1951 0001-01-01 《中医内科学》
    1、病因学、症状学、治疗学的充实和发展魏晋以还,内科疾病的病因学有较大发展,许多疾病的病因得到充实。如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对不少疾病的病因观察与认识已经比较深入,其对“寸白虫候”(绦虫病)的感染途径是饮食不当,食生猪牛肉片;瘿病(甲状腺肿大)的发生与水土和情志有关;消渴病者“必数食甘美而多肥”的论述已得到今天的证实。葛洪着《肘后备急方》对尸注(结核病)、...
  • 三国两晋南北朝医学著作

    4930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一、《脉经》 《脉经》全书共十卷,九十七篇,为西晋·王叔和编撰。这是我国医学史上现存第一部有关脉学的专书,是公元三世纪以前我国有关脉学知识的一次总结。《脉经》开宗明义指出“脉理精微,其体难辩”,“在心易了,指下唯明”,《脉经》正是针对这些难点来进行编撰总结的。 《脉经》虽然是一部综合前代脉学成就的著作,但由于它篇幅简练、集中,便于学习,在我国医学发展史...
  • 秦汉时期临床各科成就(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8468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一、伤寒的研究、总结与发展 秦汉及以前的“伤寒”概念几乎是温热病的同义语。它在医学中所占的地位逐渐上升的,所包含的实际内容逐渐扩大,其理论系统也逐步趋向成熟。东汉时期,伤寒的辨证施治体系达到了中医临床医学的高峰。 《伤寒杂病论》中的伤寒学说较之《内经》《难经》有了长足进展。由于伤寒热病的猖厥流行,这使当时的医家必须重视时该病的研究。淳于意、华佗等均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