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23 秒,为您找到 272222 个相关结果.
  • 温病风温证治第七

    501 0001-01-01 《伤寒溯源集》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太阳病者。即首篇所谓头项强痛等证也。因邪由营卫而入。其见证属太阳。故称太阳病。然邪在太阳。 初见表证。虽发热而不渴。然发热亦必恶寒。至邪传阳明而太阳证罢。则发热汗出而不恶寒矣。及至邪入阳明之里。胃腑热燥。方有渴欲饮水之证。乃中风伤寒之常经也。此则既有太阳见证。则为邪在太阳而非阳明矣。 以发热而即有渴证。又不恶寒。是以...
  • 伤寒温病热病说

    614 0001-01-01 《针灸逢源》
    伤寒以病因而为病名者也。温病热病。以天时与病形而为病名者也。由三者皆起于感寒。或者通以伤寒称之。夫伤寒即发于天令寒冷之时。而寒邪在表。闭其腠理。有恶风恶寒之症者。因风寒在表表气受伤也。温病热病。后发于天令暄。热之时怫热自内达外。郁其腠理。无寒在表。故无恶风恶寒之症。其有恶风恶寒之症者。重有风寒新中。而表气亦受伤故也。伤寒汗下不愈而经者亦温病也温病之脉行在诸经...
  • 十五、温病呕候

    627 0001-01-01 《诸病源候论》
    胃中有热,谷气入胃,与热相并,气逆则呕。或吐下后,饮水多,胃虚冷,亦为呕也。
  • 十二、温病烦候

    624 0001-01-01 《诸病源候论》
    此由阴气少,阳气多,故身热而烦。其毒瓦斯在于心而烦者,则令人闷而欲呕。若其胃内有燥粪而烦者,则谬语而绕脐痛也。
  • 四十一、温病暑病

    585 0001-01-01 《类经》
    (《素问·热论》连前篇)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寒邪中人而成温病暑病者,其在时则以夏至前后言,在病则以热之微甚言,故凡温病暑病,皆伤寒也。)暑当与汗皆出,勿止。(暑气侵入,当令有汗,则暑随汗出,故曰勿止。《阴阳应象》等论曰:冬伤于寒,春为温病;夏伤于暑,秋为 疟。仲景曰:冬时严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
  • 三十九、温病候

    620 0001-01-01 《诸病源候论》
    温病者,是冬时严寒,人有触冒之,寒气入肌肉,当时不即发,至春得暖气而发,则头痛壮热,谓之温病。又冬时应寒而反暖,其气伤人即发,亦使人头痛壮热,谓之冬温病。凡邪之伤人,皆由触冒,所以感之。小儿虽不能触冒,其乳母抱持解脱,不避风邪冷热之气,所以感病也。
  • 十六、温病哕候

    618 0001-01-01 《诸病源候论》
    伏热在胃,令人胸满,胸满则气逆,气逆则哕。若大下后,胃气虚冷,亦令致哕。
  • 十四、温病嗽候

    613 0001-01-01 《诸病源候论》
    邪热客于胸腑,上焦有热,其人必饮水,水停心下,则上乘于肺,故令嗽。
  • 伤寒温病附方

    641 0001-01-01 《顾松园医镜》
    麻黄汤 治冬月正伤寒,太阳经营分受邪〔寒则伤营。〕头痛发热恶寒,〔膀胱经脉,上额入络脑,还出别下项,故太阳头痛自额至巅顶脑后。痛连风府,寒邪外束,则玄府闭,阳气不得散越,乃郁而为热,寒邪在表,不得复任寒,故恶寒,〕身疼腰痛脊强,〔膀胱经脉循肩 内挟脊抵腰中,贯臀入 。寒伤营血不利,故经脉所过皆痛。〕无汗,〔寒主闭藏,故令无汗。〕脉浮而紧,〔寒气刚劲,故令脉紧...
  • 论妇女湿温病

    695 0001-01-01 《塘医话》
    妇人病温,与男子同。所异胎前产后,以及经水适来适断。大凡胎前病,古人皆以四物加减用之,谓护胎为要,恐来害妊,如热极用井底泥,蓝布浸冷,覆盖腹上等,皆是保护之意。 但亦要看其邪之可解处,用血腻之药不灵,又当审察,不可认板法。然须步步保护胎元,恐病邪陷也。至于产后之法,按方书谓慎用苦寒药,恐伤其已亡之阴也。然亦要辨其邪能从上中解者,稍从症用之亦无妨,不过勿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