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3 秒,为您找到 262 个相关结果.
  • 清咽消毒剂

    处方 薄荷10克 金银花10克 野菊花15克 生甘草6克 沙参10克 土茯苓15克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除秽利咽。治白喉、喉痈、喉风、乳蛾。 用法用量 水煎滤清,每剂得300毫升。含漱,一日四至六次。 摘录 《中医外科学
  • 润喉丸

    处方 甘草粉300克 硼砂15克 食盐15克玄明粉30克 酸梅750克(去核) 制法 共研为细末,以荸荠粉250克为糊制丸,每丸重3克。 功能主治 治慢性喉喑属阴虚者。 用法用量 含服。 摘录 《中医耳鼻喉科学
  • 展筋丹

    处方 人参 珍珠 琥珀 当归 冰片 乳香 没药 三七各1.5克 血竭6克 麝香0.9克 牛黄0.3克 制法 共为细末,收贮瓶中,置阴干处。 功能主治 活血,舒筋,止痛。治损伤局部疼痛。 用法用量 使用时搽擦患处。 摘录 《中医伤科学讲义》
  • 清营退肿膏

    处方 生大黄60克 生川柏30克 黄芩30克 东丹30克 天花粉30克 滑石30克 芙蓉叶60克 功能主治 清热活血,消肿止痛。治骨折伤筋初期,焮红作痛。 用法用量 为细末,用凡士林调敷。 摘录 《中医伤科学讲义》
  • 七三丹

    处方 熟石膏21克 升丹9克 制法 共研细末。 功能主治 提脓去腐。治流痰、附骨疽、瘰疬、有头疽、骨髓炎等,溃后腐肉难脱,脓水不净者。 用法用量 掺于疮面,或制成药线插人疮中,外用膏药或油膏盖贴。 摘录 《外伤科学
  • 养阴止血汤

    处方 生地24克,生白芍12克,黄芩12克,玄参12克,石斛12克,地骨皮12克,煅牡蛎30克,花蕊石30克,陈棕炭30克,侧伯叶15克,藕节炭12克。 功能主治 养阴固摄,止血清热。主阴虚血热。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妇产科学
  • 简易圣灵丹

    处方 羊角、核桃壳各等分(烧灰存性)。 制法 上研细末。 功能主治 杨梅初起。 用法用量 每服1钱5分,用酒调下,早晚各1服。服4日后,毒从大便出,如血如脓。半月毒尽后,虚者即以八珍汤调理,以善其后。 摘录 《外科学讲义》
  • 竹叶黄耆汤

    … 《内科摘要》卷下:竹叶黄耆汤 处方 淡竹叶6克 黄耆 生地黄 麦门冬 当归 川芎 甘草 黄芩 石膏(煨)芍药 人参各3克 功能主治 治气血两虚,胃火盛而作渴,以及痈疽、发背、诸疮之大渴。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内科摘要》卷下 《医宗金鉴》卷六十二:竹叶黄耆汤 处方 人参2.4克 生黄耆2.4克 石膏(煅)2.4克 半夏(制)2.4克 麦冬2.4克 …
  • 苏叶黄连汤

    …四,名见《中医妇科学》 湿热证,肺胃不和,胃热移肺,肺不受邪,呕恶不止,昼夜不愈,欲死者 抑肝和胃,降逆止呕 苏叶黄连汤,中医方剂名。出自《温热经纬》卷四,名见《中医妇科学》。具有抑肝和胃,降逆止呕之功效。主治湿热证,肺胃不和,胃热移肺,肺不受邪,呕恶不止,昼夜不愈,欲死者。 处方 川连0.9~1.2克 苏叶0.6~0.9克 功能主治 清热化湿,和胃止呕。治湿热症,呕恶不止;亦治妊娠恶…
  • 加味金铃子片

    处方 延胡索、金铃子、香附、广玉金、檀香、木香、丁香、小茴香、乌药、吴茱萸各等分。 制法 共研细粉,过100目筛,轧片,每片含生药0.3g。 功能主治 利气止痛。主 用法用量 成人每日2-3次,每次5-10片,儿童减半,饭前温开水吞服。 摘录 《中医外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