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5
秒,为您找到
30098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搜课程
搜药方
搜药材
实习十二 相对数和标准化
687
0001-01-01
《预防医学》
一、目的要求 1.明确医学上常用的几种相对指标的意义和应用范围。 2.懂得运用率的标准化法可消除两组资料内部结构不同的影响,以利客观分析。 二、内容 (一)复习思考题 [选择题] 1.发病率和患病率中 。 (1)两者都不会超过100%; (2)两者都会超过100%; (3)发病率不会超过100%,患病率会; ...
第二十二章 经络先兆——经络相学(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1105
0001-01-01
《中医疾病预测》
第一节 经络先兆的理论基础 经络系统是中医独特的基础理论,经络和脏腑共同成为中医脏象理论的两大支柱,经络是人体气血的主要通道。经络体系包括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以及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其中,十二经络主要行于人体内脏及肢体头部,而奇经八脉则主要行于人体腹背,并对十二正经气血起到调节作用,十二经别又是十二正经在胸腹及头部的重要辅助支脉,其作用...
第三节 汗证
603
0001-01-01
《中医内科学》
汗证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其中,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称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亦称为寝汗。 正常的出汗,是人体的生理现象,本节所论述的自汗、盗汗,均为汗液过度外泄的病理现象。《明医指掌,自汗盗汗心汗证》对自汗、盗汗的名称作了恰当的说明:“夫自汗者,朝夕汗自出也。盗汗者,睡而出,觉...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胃镜病理性中医证型的研究进展(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785
0001-01-01
《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1 胃镜下胃粘膜变化与证型的关系 1.1 浅表性胃炎 浅表性胃炎以胃寒型与胃热型粘膜为多,萎缩性胃炎以胃络瘀滞型粘膜为多。詹继烈等通过2000例慢性胃病胃粘膜相与辨证分型进行观察 ,将胃粘膜相分为四型:胃寒型粘膜、胃热型粘膜、胃络瘀滞型粘膜、胃络灼伤型粘膜。浅表性胃炎以胃寒型与胃热型粘膜为多,占浅表性胃炎的78.4%。萎缩性胃炎以胃络瘀滞型粘膜为多,占...
《伤寒论》
2822
0001-01-01
《中医词典z~其他》
《伤寒论》全书10卷,22篇。六经病脉证并治是该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专门讨论急性外感热病——伤寒病的专着。张仲景吸取了《素问·热论》中的六经分证法,以六经为纲,将病者的病状、脉候,根据其虚实表里寒热来划分为六个不同的病类。三阴三阳内连脏腑,外属经络,由于邪气强弱以及病人体质的不同,又有不传、直中、循经传、越经传以及合病、并病等不同情况,确立了伤寒病辩证的纲领...
《伤寒论》
2770
0001-01-01
《中医词典r~s》
《伤寒论》全书10卷,22篇。六经病脉证并治是该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专门讨论急性外感热病——伤寒病的专着。张仲景吸取了《素问·热论》中的六经分证法,以六经为纲,将病者的病状、脉候,根据其虚实表里寒热来划分为六个不同的病类。三阴三阳内连脏腑,外属经络,由于邪气强弱以及病人体质的不同,又有不传、直中、循经传、越经传以及合病、并病等不同情况,确立了伤寒病辩证的纲领...
第一节 精
1044
0001-01-01
《中医基础理论》
一、精的基本概念 (一)精的哲学含义 中医学精、气、血、津液学说中精的概念,滥觞于中国古代哲学气一元论中的“精气说”。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发展史上,在气的概念的演变过程中,以《管子》为代表将气范畴规定为精、精气,提出了精气说,认为精气是最细微而能变化的气,是最细微的物质存在,是世界的本原,是生命的来源。 《管子》精气说中的精、精气与气一元论的气范畴的含...
第二十五章 中药房的质量管理(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2802
0001-01-01
《医院药学》
一、中药房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中药房组织机构的隶属问题未能统一。形成了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是中医和药政对医院中药房“都管都不管”。在医院,中药房有隶属西药房的,也有隶属中医科的,还有自成一体搞承包的这样几种局面。从而导致了属中医科的,他们“重医轻药”;属西药房的又“重西轻中”,在某种角度上讲,中药房独自承包的扩大了中药自主权,但承包者又往往因单纯...
《王叔和脉诀》
650
0001-01-01
《中医词典z~其他》
脉学著作。一卷。旧题晋·王叔和撰。但一般认为是六朝·高阳生托名王叔和的作品。本书特点在于以较通俗的歌诀形式阐述脉理,紧密联系临床实际。书中不少内容是根据王叔和《脉经》重新编撰的。详细论述二十四脉,并立七表(浮、芤、滑、实、弦、紧、洪)、八里(微、沉、缓、涩、迟、伏、濡、弱)、九道(长、短、虚、促、结、代、牢、动、细)之名目。由于易于讲习,流传甚广,影响较大。...
1..
«
58
59
60
61
»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