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3
秒,为您找到
67321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搜课程
搜药方
搜药材
竹杖
886
0001-01-01
《中医词典z~其他》
经外穴名。《肘后备急方》:“葛氏治卒腰痛诸方,不得俯仰方,正立倚小竹,度其人足下至脐,断竹,及以度后,当脊中,灸竹上头处,随年壮。”近代《中国针灸学》列作经外穴,名竹杖。在后正中线上,当与脐相对之脊骨处。主治腰痛,便血、吐血、衄血,痔疮,脱肛,阴挺,及慢性肠炎,肠结核等。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所载之血愁穴与本穴同位。 ...
台、港、澳医学发展(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6127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台湾医药史概况 一、中医药发展 (一)中医教育 台湾中医界为争取举办高等中医教育,先后与日本殖民统治者、民国政府等进行了六十多年的抗争与申请,终于1958年得到批准。1958年在台中市正式开学。七十年代末,“台湾都市与乡镇居民之医疗保健行为研究”,发现都市家庭有60%曾看过中医,乡镇居民家庭有70%看过中医;中医的补方、补品、针灸、单秘验方及中...
悬命穴
1654
0001-01-01
《针灸穴位》
悬命穴,经外奇穴名。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别名鬼禄、鬼录。位于口腔内上唇系带中央。穴下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口轮匝肌),粘膜富有血管和神经末梢,其神经分布来自上颌神经的分支,上唇系带是连于上唇和牙弓的粘膜和粘膜下层形成的皱襞。主治神识错乱、神昏谵语、癫狂、小儿惊痫以及卒中恶等。直刺0.1-0.2寸。 名称 悬命穴别名 鬼禄、...
十、头面偃伏正侧各部各经穴主治病症
575
0001-01-01
《金针秘传》
一偃伏头部中行 凡一十穴 神庭:一穴在鼻直,入发际五分。督脉、足太阳阳明三脉之会。治癫疾风痫,戴目上不识人,头风目眩,鼻出清涕不止,目泪出,惊悸不得安寝。可灸二七壮,至七七壮止。岐伯曰:凡欲疗风,勿令灸多,缘风性轻,多即伤。惟宜灸七壮至三七壮止,禁不可针,针即发狂,忌生冷、鸡、猪、酒、面、动风物等。 上星:一穴在鼻直上,入发际一寸陷中,督脉气所发。治头...
身柱穴
993
0001-01-01
《针灸穴位》
身柱,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三椎。属督脉。位于脊柱区,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在腰背筋膜、棘上軔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3肋间动脉后支和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3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深部为脊髓。主治身热、头痛、咳嗽、气喘、惊厥、癫狂痫、腰脊强痛、疔疮发背。向上斜刺0.5-1寸。 名称 身柱穴别名 三椎出处 ...
营池
949
0001-01-01
《针灸穴位》
营池,组合穴名。出资《备急千金要方》。别名阴阳、营冲。由内踝下缘前后凹处之二个点组合而成。位于足内踝下缘前后之凹陷处,每侧二穴。主治月经过多、漏下赤白、肠血、尿闭、跗肿痛。针0.3-0.5寸,可直刺斜刺,局部有酸痛。 名称 营池别名 阴阳、营冲出处 《备急千金要方》隶属 组合穴位置 足内踝下缘前后...
志室穴
1118
0001-01-01
《针灸穴位》
志室,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 。别名精宫、神关、志舍、志堂。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腰区,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有背阔肌、髂肋肌,有第2腰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2、3腰神经后支。主治遗精、阳痿、小便不利、水肿、腰脊强痛。斜刺0.5-0.8寸。 名称 志室穴别名 精宫、神关、志舍、志堂出处 《针灸甲乙经》隶...
(一)《标幽赋》①
1036
2023-11-28
《针灸学-下》
(一)《标幽赋》① (一)《标幽赋》① 拯救之法,妙用者针。察岁时于天道,定形气于予心,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②,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仰伏,气血有六百余候。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要识迎随,...
三才穴
1339
0001-01-01
《针灸穴位》
三才穴,组合穴名。出自《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由督脉的百会、任脉的璇玑与足少阴经的涌泉等三穴组成。主治头痛、头晕、昏厥、癫狂、惊风、咽喉痛、休克、高血压、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带下、胃脘痛、痛经、脏躁等。按穴位常规针法操作。 名称 三才穴出处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隶属 组合穴位置 百会穴位于后发际中点上7...
郑毓琳(1896-1967年)
749
0001-01-01
《中医词典z~其他》
近现代针灸医生。名常见。河北安国人。师从本村郑老望等学针灸、气功,又随博野霍志顺深造,在本地区行医。1954年调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临证经验丰富,尤善用“烧山火”、“透天凉”手法,治疗半身不遂等症尤有良效。兼科研和教学工作,发表论文多篇。着有《郑毓琳治疗经验》。
1..
«
60
61
62
63
»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