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8 秒,为您找到 190209 个相关结果.
  • 祖齐小叙

    598 0001-01-01 《祖剂》
    玄晏先生曰仲景广伊芳尹汤液用之多验成聊摄谓自古诸方历岁浸远难可考详惟仲景之书最为群方之祖要之仲景本伊芳尹之法伊芳尹本神农之经轩岐灵素大圣之所作也其于处剂之法则曰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二臣四制之大也经中如麋衔术泽汤乌侧鱼散半夏汤鸡屎醴等方多不过三四味即后许胤宗亦谓古人用药简要精专故仲景之方其药品甚少后至洁古东垣立方有多至三十余味者说者谓东垣如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他人效...
  • 卷五十三

    [子部,医家类,证治准绳 钦定四库全书 证治准绳卷五十三 明 王肯堂 撰 伤寒 脉 脉法下 问曰濡脉何以反适十一头师曰五藏六腑相乘故合十一 成弱者气血也往反有十一头头者五藏六腑共有十一也 问曰何以知乘府何以知乘藏师曰诸阳浮数为乘府诸阴迟濇为乘藏也 成府阳也阳脉见者为乘府也藏阴也阴脉见者为乘藏也 阳濡而弱则乘于府阴濡而弱则乘于藏药性【伤寒方...
  • 王朝奉辩阴阳证

    夫病发热而恶寒者。发于阳也。不发热而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可攻其外。发于阴者。可温其内。发表以桂枝汤。温里以四逆汤。凡阴病宜与四逆理中辈。皆自愈。若夏月得阴证。亦虑四逆太热。宜与理中最佳也。又云。大抵发热恶寒者。是表证。属太阳也。只恶寒。是阴证也。然阴证即有发热者。盖是表热里寒。其脉必沉迟。或手足微厥。 或下利清谷。更以别证验之可知也。又云。本是阴病...
  • 卷四 第七十八证 舌上苔歌

    545 0001-01-01 《伤寒百证歌》
    阴阳俱紧鼻出涕。舌上苔滑勿妄治。蜷卧恶寒多呕痰。腹内痛者须成利。(仲景云。脉阴阳俱紧。口中气出。唇口干燥。蜷卧足冷。鼻中涕出。舌上苔滑。勿妄治也。至七八日以来。其人微发热。手足温者。此为欲解。或到七八日以上。反大热者。此为难治。设使恶寒者。必欲呕也。腹内痛者。必欲利也。)阳明湿痹并脏结。色白苔滑多在舌。(二证见下文。)脏结无阳不可攻。(仲景云。脏结者无阳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