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5
秒,为您找到
30098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搜课程
搜药方
搜药材
第三十一章 舌先兆——舌相学
1576
0001-01-01
《中医疾病预测》
舌相是最真实的外镜,较少受心理情绪的影响。故舌可以说是人体外露的内脏。尤其舌质绝无真假之愚,故当其他外相被真假所乱的情况下,细察舌底,必能识其真伪…… 舌诊在我国历史悠久,远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即已有舌诊记载,如:“贞疾舌,枽于妣庚”二千多年前的《内经》即已有文字记载,如《灵枢·五阅五使》:“心病者,舌卷短,颧赤”《素问·刺热论》曰:“肺热病者……舌上黄身...
《中医方剂临床手册》
1716
0001-01-01
《中医词典z~其他》
方剂著作。上海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组编。本书首先介绍方剂基本知识,其次按解表剂、清热剂、泻下剂等23类。逐章介绍常用方剂380首(包括附方85首,成药60种)的组成、配伍、功用、适应症和方解等内容。书末附有方剂简表、歌诀及索引。内容简要,切于实用。1973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排印本。
二、药学科的科研基础必备条件
1174
0001-01-01
《医院药学》
科学研究是人的知识与智力同一定的物质条件相互作用过程,各种条件和因素的最佳组织是科学研制得成功基础。同任何其它领域的科研一样,医院药这科的科研工作也必须具备三“M”,即是人(man)、物质或材料(matcrial)和经费(moncy),这三大要素缺一不可。 (一)三大要素中,人是第一重要的 必须挑选和物色那些具有一定科研工作的基础和好业条素质、热爱医院药学...
第四节 诊断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临床应用
2765
0001-01-01
《临床生物化学》
一种检验方法从建立到临床应用涉及许多因素,关键是临床需要和质量可靠,结果可信、实用二个方面。随着对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分子水平诊断、治疗、预后疾病已为人们所认识。分子生物学技术一般操作较复杂,成本较高,质控较差,但它在基因分子水平揭示发病的机制及本质、诊断、治疗疾病的媚力不可抗拒,人们正在努力改进技术以便符合临床要求。如PCR技术的出现,立即得到临床的...
七、骨折的治疗原则
1233
2023-11-28
《中医骨伤科学》
七、骨折的治疗原则 七、骨折的治疗原则 人体以骨骼为支架和杆臂,关节为支点及枢纽,肌肉为动力,进行活动。骨折后丧失了支架的稳定和肌肉动力平衡,不能保持正常的活动。骨折的治疗,不但要注意局部创伤情况,更要重视机体对创伤的反应,如有威胁病人生命的并发症,则首先加以及时的治疗。然后,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使伤肢恢复原有的形态和活动功能。整复、固定、功能锻炼和...
(三)寿夭与先后天的关系
1170
2023-11-28
《黄帝内经讲解》
(三)寿夭与先后天的关系 (三)寿夭与先后天的关系 黄帝向于岐伯曰: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何立而为楯?何失而死?何得而生(1)?岐伯曰: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2)。 《灵枢·天年》 〔讲解〕 本文论述人的生成与先后天、神气与寿夭的关系。 (1)“基”,《说文》:“墙始也。”引申为事物的基础。“楯(shǔn吮)”,《...
参附汤
804
0001-01-01
《中药方剂》
《圣济总录》卷五十九:参附汤 处方 人参 附子(炮,去皮、脐)青黛各15克 制法 上药哎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主肾消,饮水无度,腿膝瘦细,小便白浊。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楮叶1片切,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日二夜一。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重...
八、针灸科
1965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针灸学在两宋时期有很大发展,是我国针灸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在此时期出现了闻名中外的针灸铜人和《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两宋的针灸文献专著有影响者近10种,综合性医书之论针灸者更多,如《圣济总录》在统一经穴排列顺序,为经穴理论的条理化、系统化、规范化奠定了基础;而针灸专家和一般医学家兼长针灸者更多,其中影响较大影响者有王惟一、许叔微、王执中、窦村、庄绰、闻人耆...
第五节 白血病
1994
0001-01-01
《中医内科学》
白血病又称血癌,是由于正气内虚、温热毒邪乘虚而入引起的,以热毒、血瘀、痰浊互结,人体伤血为基本病机,以发热、出血、贫血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其特征为造血系统白细胞系列在质和量方面有异常增生。 白血病约占癌肿总发病率的5%左右,是儿童和青年中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我国1986-1988年调查资料表明男性发病率(2.98...
二、内科
4531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一) 肝胆病 病毒性肝炎 自八十年代初期以来,中医中药对乙肝的治疗取得了突出成就。首先表现在对本病病机的认识,有许多学者提出湿困、阴虚矛盾论、痰瘀互阻论、阳气主导论等新概念。对其辨证治疗,则认为气滞血瘀和肝肾阴虚两证多见。治疗其较难解决的病机是湿困与阴虚的矛盾。 对治疗乙型肝炎的单方单药的研究,目前较为深入的有五味子、山豆根、大黄、丹参、三七等。在...
1..
«
63
64
65
66
»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