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7 秒,为您找到 1180 个相关结果.
  • 生犀散

    …胡(去苗)、枳壳(去瓤.麸炒)。 炮制 上各等分,捣为粗末。 功能主治 治小儿骨蒸肌瘦,颊赤口干,日晚潮热,夜有盗汗,五心烦躁,四肢困倦,饮食虽多,不生肌肉,及大病瘥后,馀毒不解,或伤寒病后,因食羊肉,体热不除,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 每服二钱,水一盏,入青蒿少许,煎至六分,去滓,温服,食后,儿小即分为二服。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生犀散《小儿药证直诀》

    …体羸瘦,口干颊赤者。 ①《小儿药证直诀》:目淡红,心虚热。②《保婴集》:虚热潮作,亦治伤寒壮热及余热。③《卫生宝鉴》:小儿骨蒸,肌热瘦悴,颊赤口干,日晚潮热,夜有盗汗,五心烦热。④《普济方》:小儿痨瘵。⑤《幼科发挥》:风热 《古方新解》:镇肝,除心热 生犀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小儿药证直诀》卷下。具有《古方新解》:镇肝,除心热的功效。主治小儿阴虚,血分有热,或兼感外邪,日晡潮热,夜有盗汗,五心烦热…
  • 甘桔汤《普济方》

    …引《钱氏方》:上焦热,咽痛。②嚷医学纲目》:嗽脓血。 组成 枯梗一两(末,浸一宿,焙干用),甘草二两(炒)。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每服二三钱,水一盏,加阿胶半片(炮过),煎五分,食后温服。主治 ①《普济方》引《钱氏方》:上焦热,咽痛。②嚷医学纲目》:嗽脓血。重要文献摘要 《保幼大全》:“甘桔汤。治伤寒咽喉妨肿。桔梗(去芦,米泔浸一宿,焙干用)一两,甘草(炒)…
  • 人参败毒散

    …参(去芦)、桔梗(去芦)、羌活(去苗)、独活(去苗)、茯苓(去皮)、枳壳(麸炒),各一钱。薄荷少许。 功能主治 治伤寒头痛,壮热恶寒及风痰咳嗽,鼻塞重重,身体疼痛。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人参败毒散 处方 柴胡(去苗)、甘草、桔梗、人参(去芦)、川芎、茯苓(去皮)、枳壳…
  • 可保立苏汤

    …当归6克 白芍6克 枣仁9克(炒)山萸3克 枸杞子6克 故纸3克 核桃1个(连皮打碎) 功能主治 大补元气,温养脾肾。治小儿因伤寒、瘟疫或痘疹、吐泻等症,病久气虚,致患慢惊,四肢抽搐,项背后反,两目天吊,口流涎沫,昏沉不省人事。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备注 方中重用黄耆大补元气,党参;白术、甘草益气健脾;当归、白芍养血;山萸肉、枸杞子、破故纸、核桃仁益肾;炒枣仁安神定惊。诸药…
  • 升麻六物汤

    …应下反汗,致咽痛、口疮、牙肿。 处方 升麻 栀子仁各60克 大青 杏仁(去皮、尖)黄芩各45克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治妊娠七月伤寒、壮热、赤斑变黑,溺血。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入葱白3茎,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 《类证活人书》卷十九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升麻六物汤组成 升麻、山栀各一钱半,大青、杏…
  • 橘皮半夏汤

    …痰停积,呕逆恶心,涎唾稠粘;或积吐,粥药不下,手足逆冷,目眩身重;又治伤寒时气,欲吐不吐,欲呕不呕,昏愦闷乱;或饮酒过多,中寒停饮,喉中涎声,干哕不止 橘皮半夏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太平惠民和济局方》卷四(吴直阁增诸家名方)。主治肺胃虚弱,好食酸冷,寒痰停积,呕逆恶心,涎唾稠粘;或积吐,粥药不下,手足逆冷,目眩身重;又治伤寒时气,欲吐不吐,欲呕不呕,昏愦闷乱;或饮酒过多,中寒停饮,喉中涎声,干哕…
  • 芍药甘草汤

    …《伤寒论》 阴血不足,血行不畅,腿脚挛急或腹中疼痛。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足温者 酸甘化阴,缓急止痛 芍药甘草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具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之功效。主治阴血不足,血行不畅,腿脚挛急或腹中疼痛。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足温者。 《伤寒论》:芍药甘草汤 别名 戊己汤(《症因脉治》卷四)。 处方 芍药12克 甘草12克 …
  • 香连治中汤

    …订通俗伤寒论》 肝阳下迫,脾阳亦衰,大便飧泄,肠鸣腹痛,欲泄而不得畅泄,即泄亦里急气坠,脉左弦右弱者 清肝健脾,和中止泻 香连治中汤,中医方剂名。出自《重订通俗伤寒论》。具有清肝健脾,和中止泻之功效。主治肝阳下迫,脾阳亦衰,大便飧泄,肠鸣腹痛,欲泄而不得畅泄,即泄亦里急气坠,脉左弦右弱者。 处方 广木香2.5克 潞党参6克(米炒)黑炮姜1克 炒广皮3克 小川连2克(醋炒)生冬术4.5克 清炙草…
  • 守中金圆

    …炮制 上件为细末。炼蜜为圆,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 理中焦不和,脾胃积冷,心下虚痞,腹中疼痛,或饮酒过多,胸胁逆满,噎塞不通,咳嗽无时,呕吐冷痰,饮食不下,噫醋吞酸,口苦失味,怠惰嗜卧,不思饮食。 又治伤寒时气,里寒外热,霍乱吐利,心腹绞疼,手足不和,身热不渴,肠鸣自利,米谷不化。 又治脾胃留湿,体重节痛,面色萎黄,肌肉消瘦。 常服温脾暖胃,消痰逐饮,顺三焦,进美饮食,辟风、寒、湿、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