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7 秒,为您找到 1655 个相关结果.
  • 六味合五子丸

    …《医学心悟》卷五 男子不育,此真水虚,左尺无力,或脉数有热 补天一两之水 六味合五子丸,中医方剂名。出自《医学心悟》卷五。具有补天一两之水之功效。主治男子不育,此真水虚,左尺无力,或脉数有热 处方 大熟地8两,山药4两,山萸肉4两,茯苓3两,丹皮3两,泽泻3两,枸杞子4两,菟丝子4两,五味子2两,车前子2两,复盆子2两。 制法 上为末。石斛6两熬膏,和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 补天…
  • 痛风丸

    …(姜制)苍术(泔浸)黄柏(酒炒)各60克 川芎30克 白芷15克 神曲(炒)30克 桃仁15克 威灵仙(酒拌)9克 羌活9克 防己15克 桂枝9克 红花(酒洗)4.5克 草龙胆1.5克 制法 上为末,曲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痛风,上、中、下一身尽痛。 用法用量 每服100丸,空腹时用白汤送下。 备注 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医学入门》卷七补。 摘…
  • 黄连清肺饮

    …名。出自《类证治裁》。具有清热泻火,解毒通窍之功效。主治鼻塞属肺火盛者。 处方 黄连、山栀、豆豉。 功能主治 清解。主鼻塞属肺火盛者。 摘录 《类证治裁》卷六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黄连清肺饮组成 黄连、山栀、豆豉各6克。功用 清热泻火,解毒通窍。主治 鼻塞属肺火盛者。重要文献摘要 《秦伯末实用中医学》:“黄连清肺饮,治肺火…
  • 化症丸

    …,虻虫1两半,川牛膝1两,香附子4两,石莲2两。 制法 上为细末,稀面糊为丸,如小绿豆大。 功能主治 丈夫、妇人、小儿年深日近,沉积症块,面色黄青,时上抢心,吐水吞酸,舌生白沫,妇人积年月经不调,渐成血气或蛊块,中焦之间,覆如杯碗,连年累月,渐至瘦瘠,寒热往来,一切脾胃受寒,久不痊愈之疾。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医学纲目》引作“治症丸”。《医学纲目》有丁香、薏苡仁、使君子。…
  • 新清宁片

    …去糖衣后显棕黑色;味微苦、涩。 炮制 取熟大黄粉碎成细粉,测定其总蒽醌衍生物含量合格后,加70%~90%的乙醇适量,制成颗粒,60℃烘干,加淀粉及硬脂酸镁适量,混匀,压制成片,包糖衣,即得。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缓下。用于内结实热,喉肿,牙痛,目赤,便秘,下痢,感染性炎症,发烧等症。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3~5片,一日3次;必要时可适当增量;学龄前儿童酌减或遵医嘱…
  • 枯药

    … 方出《医学纲目》卷二十七,名见《医部全录》卷二○八:枯药 处方 赤脚蜈蚣1条(香油煎酥,纸上挹干),乳香2钱,没药2钱,麝香5分,粉霜5分,人指甲5钱。 制法 上除麝香另研,余俱用泥裹煨干为末。 功能主治 枯痔。主痔。 用法用量 以鹅毛管盛药吹患处。如有水,即时出尽,不疼,其物结1硬丁,用线系在上揭落之。 摘录 方出《医学纲目》卷二十七,名见《医部全录》卷二○…
  • 黄连茯苓丸《御药院方》

    …连茯苓丸,中医方剂名。出自《御药院方》卷六。具有壮水源,降心火之功效。主治虚损。 组成 黄连五两,白茯苓五两,破故纸(微炒)半两,菖蒲半两。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酒面糊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十九,食前以温水送下。功用 壮水源,降心火。主治 虚损。重要文献摘要 《朱丹溪医学全书》:“黄连茯苓丸,状水原,降火。黄连五两,白茯苓五两,故纸炒五钱,菖蒲…
  • 解水毒饮子

    …萸1升,生姜(切)1升半,犀角2两,升麻2两,橘皮2两,乌梅14枚。 功能主治 辟邪解毒。主人忽中水毒,手足指冷或至肘膝者。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中国医学大辞典》引作“解水毒饮”。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方中吴茱萸下气辟邪除湿止痛,生姜辟一切不正之气,犀角散恶血,解诸毒蛊疰,升麻辟除瘴疠蛊毒,橘皮下气通神,逐秽恶诸邪,乌梅解热毒敛正气。 摘录 方出《千金》卷二…
  • 金宝膏

    …纸二层,放罗底,次置灰于上淋之),穿山甲2两(煨胖),信砒2钱(另研),杏仁7枚(去皮,同信砒、穿山甲研细),生地黄2两,辰砂1钱(另研),粉霜(另研),麝香5分。 制法 上将灰汁滤澄清,下锅煎浓,下甲末,候焦干一半,下麝香,次下粉霜,干及9分,下辰砂,候成膏,下炒石灰末,以成块子,即入小罐子内,勿见风。 功能主治 去腐肉朽肉,不伤良肉新肉。主瘰疬。 摘录 《医学正传》卷六…
  • 加味石膏汤

    …暑之时,唇红面赤,烦躁作渴,欲饮冷水,或热多寒少者。 《医学入门》卷八:加味石膏汤 处方 石膏24克 山栀 人参 茯苓 知母各9克 生地黄 淡竹叶各30克 功能主治 治膀胱实热,脐下急痛,小便不通,烦满,难于俯仰。 用法用量 每次30克,水煎去滓,下蜜5毫升,煮二沸,空腹时服。 欲利,加芒消9克。 摘录 《医学入门》卷八 《幼科直言》卷四:加味石膏汤 处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