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22
秒,为您找到
109706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搜课程
搜药方
搜药材
中西医结合产生的社会背景
5499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至五十年代末 创造条件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早在1950年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同志为大会作了题词:“团结新老中西各部分医药卫生工作人员,组成巩固的统一战线,为开展伟大的人民卫生工作而奋斗”。题词体现了党对卫生工作、团结中西医的一贯主张。1952年,第二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又将“团结中西医”定为我国卫生工作四大方...
现代中医学基础理论体系的确立(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5795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一、 中医理论各专题内容的探讨 (一) 阴阳学说 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中医界对阴阳学说的渊源、基本内容、性质、作用与地位等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研究。 例如任应秋在《阴阳五行》一书中,提出了阴阳学说“两体合一”、“动静升降”、“始终嗣续”、“两极反复”四大规律,以阐明阴阳的奥义。在各种中医理论的教材和专著中,阴阳学说的基本观点被归纳为:自然界一切事物均可...
两宋时期医政法令、医事制度和医学教育(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5272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一、医政法令 有宋一代,历朝皇帝都相当重视医药事业,屡次颁布关于医药卫生的诏令和制定律令,据《宋史》、《宋会要辑稿》稿《宋刑统》等记载,仅北宋时期颁布的医药卫生迢令就有200多条,是历代封建统治者无法比拟的。在这些医事诏令中以派遣医师防治疾病者最多。此外,还颁有关于征集、校正、编撰医学书籍;举办社会慈善机构和医院;改革与普及医学教育;提高医学与医师社会地...
实用中医儿科学
5132
2023-11-28
《中国历代医籍选介》
实用中医儿科学 实用中医儿科学 王伯岳、江育仁主编。刊于1983年。 本书系全国著名老中医王伯岳、江育仁教授,与全国九个医学单位的四十多位儿科专家、学者一起编撰而成。 全书计百余万言,分上、下两篇。上篇总论,包括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小儿生长与保育、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诊法治法、以及小儿常见证候并治。下篇各论,介绍了初生儿疾病、传染病、时令病及内、外...
两宋时期医学著作
7528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一、《太平圣惠方》 《太平圣惠方》简称《圣惠方》,100卷,北宋王怀隐等奉敕编纂。太平兴国三年(978),宋太宗诏命翰林医官院诸太医各献家传经验方,共得方万余首,加上太宗即位前亲自搜集的经验效方千余首。命翰林医官使王怀隐,副使王佑、郑奇(一作郑彦)、医官陈昭遇等“参对编类”。王怀隐等对众多医方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整理归类,根据疾病证候划分为1670门,每门之...
(二)中医的手术、移植外科学之废除
4758
0001-01-01
《中医之钥》
内经灵枢,素问与难经对人体经络脏象,受病幽微皆有详阐,至于解剖学的研究与实用,灵枢经载有:“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循切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府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十二经之多血少气,与其少气多血,与其皆多气血,与其皆少气血,皆有大数。”方技传,华佗书有:“若病发结实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
第二章 药学发展简史(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6749
0001-01-01
《医院药学》
一、药学技术简史 药最先是从人类社会初期开始的。人类祚在与大自然作斗争中创造了原始的医药,医药学同其它科学一样,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的需要。药学是历代人民大众智慧的结晶,它对全人类的健康发展,种族繁衍与发展,有着巨大贡献。中医药学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中的珍宝,是现代国际交流中我国独具特色的优势之一。有着极其光辉的历史。是世界人民的共...
第一节 中医眼科学在中医学中的地位
4055
0001-01-01
《中医眼科学》
眼为视觉器官。人类感知外界环境各种信息,绝大部分是通过眼的视觉功能来完成的,故眼为人体的一个重要的感觉器官。中医眼科学是研究眼的生理、病理和眼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辨证、治疗与预防的专门学科。它的任务是防治眼病,维护人体视觉器官的健康。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医学专业的学生学习中医眼科学的目的,是为了掌握中医眼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眼病诊断、治疗和...
(拼音Y)第十八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5835
0001-01-01
《中医词典x~y》
眼棱 人体解剖部位名称。见《原机启微》。也即眼弦。详见该条。 眼眶骨痛 病证名。见《秘传证治要诀》卷五。引起本病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肝阳上亢,其特点是酸痛,宜用天麻钩藤饮平肝潜阳。二是肝阴虚,其特点是见光眶骨痛甚,宜用地黄丸等滋养肝阴。三是由痰饮引起,其特点是眉棱骨痛,宜用二陈汤燥湿祛痰。 眼眶骨 人体解剖名称。见《秘传证治要诀...
(拼音Y)第十三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5574
0001-01-01
《中医词典x~y》
腋疬 病名。痈疽溃疡之生于腋下者。见《外科启玄》卷六。又名血胤疮、结疬。系生于腋下、胁肋部位的痈疽、溃疡。该病可延及胸胁部,或有头,或无头,赤色,如皂角子大,痛如针刺。证治参见痈疽条。 腋疽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七。即米疽。见该条。 腋积 即腋窝。详该条。 腋汗 证名。指腋下多汗证。见《医林绳墨·汗》。多由肝虚挟热或少...
1..
«
5
6
7
8
»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