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6 秒,为您找到 30098 个相关结果.
  • 第三章 脏象

    2705 0001-01-01 《中医基础理论》
    脏与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脏象,原作臆象、藏象。“藏象”一词,首见于《素问·六节脏象论》。藏,指隐藏于体内的脏器。象,其义有二,一指脏腑的解剖形态,“象者,像也。论脏腑之形象,以应天地之阴阳也”(《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卷二》)。如“心象尖圆,形如莲花”(《医宗必读·改正内景脏腑图》)。其二指脏腑的生理病理表现于外的征象。“象,谓所见于外,可阅者也”(王冰注《黄帝...
  • 一、耳鼻咽喉中西医结合临床和研究成果

    一、耳鼻咽喉中西医结合临床和研究成果 一、耳鼻咽喉中西医结合临床和研究成果 三十年来,我国耳鼻咽喉科的中西医结合取得了明显的进 展。其发展过程可大致分三阶段:60年代中期以前,多用一方一 药,一针一穴对耳鼻咽喉疾病进行治疗,取得了初步疗效;从60 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逐渐应用现代医学各种检测手段,较深入 地进行辨病与辨证,局部辨证与全身辨证,微观辨...
  •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

    2224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中医基础理论除在固有理论体系范畴内不断有所发展外,同时由于西医学的传入,为中医学引进了一个参照系统和竞争对手,在对人体与疾病的认识方面吸收了部分西医的观点,一些新的概念或学说深入到人们思想中,例如生理、病理、解剖、诊断、细胞、组织、系统,以及神经、循环、呼吸、消化、分泌、生殖等。在基础理论方面出现了一批以“生理”、“病理”、“诊断”等命名的中医书籍和教材。l...
  • 第五十四章 医院药学教学

    3680 0001-01-01 《医院药学》
    一、概述 八十年代以来,在我国改革、开放大潮推动下,医学、药学科学技术午到了迅速的发展,医院的药学工作也开始由传统的“供应服务”模式,向“技术服务”模式转化。临床药学的发展、各种高级精密仪器设备的引入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整个医院药学工作呈同出一种全新的面貌。医院药学的工作技术含量的提高迫切需要具有高素质和高技能的人才,从这个角度上说,医院药学教育比以...
  • 四、医院药学科研工作的类型与范围

    4095 0001-01-01 《医院药学》
    (一)科学研究一般划分为三种类型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 1.基础研究是以发现自然律和发展科学理论为目的的研究,是技术知识和发现的探索领域的创造性活动,其成果影响深远,常成为普遍的原则、理论和定律。这类研究未知因素多而探索性强,同时研究周期也长,对研究手段要求高。 2.应用研究是为特定的应用目的,增加科学,技术知识的创造性和科研活动。是把基础研究...
  • 第三节 怎样学习外科学

    1565 0001-01-01 《外科学总论》
    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 学习外科学的根本问题、首要问题,仍是为人的健康服务的问题。要经常想到,医生是在做人的工作,只有良好的医德、医风,才能发挥医术的作用。如果外科医生医疗思想不端正,工作粗疏,就会给病人带来痛苦,甚至严重地损害病人的健康。因此,学习外科学必须正确地处理服务与学习的关系,要善于在服务中学习,也就是要在全心全意地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基础上学好本领...
  • 第一节 医学心理学的概念

    3265 0001-01-01 《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学科。医学是研究人体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化的规律;医学心理学则是研究医学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所起作用的规律。它们都是以人做为研究和服务的对象。 目前,医学分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四个部分。不论哪一部分,它所研究的都是有关“人”这一有机体的健康和疾病问题。既...
  • 六、中医内科学的学习要求与方法

    1902 0001-01-01 《中医内科学》
    按照高等教育中医专业总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对中医内科学的学习要求是,熟练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即通过中医内科学的学习后,能掌握中医内科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治疗学的基本理论及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证候特征、辨证论治等基本知识。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进行临床工作的能力,能独立诊断、辨证和处理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熟悉危急重证和疑难病证的一般处理原则和...
  • 中西医论争

    1659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一、关于中医基础理论的论争 近代中国医学史的核心问题是中西医的比较与抉择。西方医学的大规模传入,造成了国内中医、西医两种异质医学体系并存的局面。因而,通过比较并作出抉择便成为中国医学界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围绕这一问题,医学界人土提出了多种观点,表现出多种态度。中西医之间出现正面的论争,是民国建立以后的事情。1916年余岩刊布《灵素商兑》,率先向中医基础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