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54 秒,为您找到 64758 个相关结果.
  • 第五章 磁共振成像

    666 0001-01-01 《医学影像学》
    磁共振成像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共振所产生信号经重建成像的一种成像技术。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resonance,NMR)是一种核物理现象。早在1946年Block与Purcell就报道了这种现象并应用于波谱学。Lauterbur1973年发表了MR成象技术,使核磁共振不仅用于物理学和化学。也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近年来,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 第八章 慢性病的调养

    1802 0001-01-01 《人体使用手册》
    记得小时候,父亲在四十岁时,患了风湿病,不能走路,当时对我造成最深刻印象的是“那是一种不会根治的可怕疾病”,后来父亲到了五十五岁时,又患了大肠癌。癌症意谓着死亡,当时对全家可是晴天霹雳,父亲的工作是全家人唯一的收入来源,这种疾病会改变全家稳定的生活。父亲幸运的度过了癌症的劫难,到了老年,又患了糖尿病。自从得了风湿病之后,父亲就不停的吃药,就像西方人的饭后甜点...
  • 十三、中西医是否可以一元化呢?

    1814 0001-01-01 《中医之钥》
    答:医疗的目的在恢复病患的健康,中医用中医学理治病,西医用西医的学理治病,只要能使病患健康恢复,医疗根本就没有中医西医之分,只有对错的医学之分。 不论中医、西医,不能把病治好,其学理必有错误,乃不能将病治疗痊愈。中医能把病治好,就用中医,根本就不需要西医,西医能把病治好就用西医,根本就不需要中医。不管中医、西医不能把病治好就该认错。 要中、西医一元化,就...
  • 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研究方向

    1514 0001-01-01 《消化病学》
    近二、三十年来,由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内分泌学、免疫学、酶学等的空前进展,以及许多新尖精细技术的建立,使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病因、发病机理,诊断、防治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现在的消化病学已是内科学中一门日臻完善的分支学科。 消化系疾病与全身性疾病关系密切。消化系疾病可有消化道外其它系统或全身表现,甚至在某个时期内会掩盖本系统的基本症状,另...
  • 第一章 绪论

    3852 2023-11-28 《实用中医文献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中医文献学,就是中医文献研究整理的方法学。先谈谈什么是文献?文献一词,随着时代的不同,它的涵义也有所变化。最初它包括文章、贤才。《论语·八佾》记载:“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孔子所谓的“文献”涵义,据汉·郑玄注说,“文”指文章,“献”指贤才。 梁·刘勰《文心雕龙·情采》说...
  • 第七章 不同成像技术的综合应用

    913 0001-01-01 《医学影像学》
    如前所述,医学影像学中有X线、CT、DSA、USG和MRI等多种成像技术,在每种成像技术中还有多种检查方法。应当指出,各种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都有它的优势与不足,并非一种成像技术可以适用于人体所有器官的检查和疾病诊断,也不是一种成像技术能取代另一种成像技术,而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和印证。在选用时就要权衡利憋,进行选择和综合利用。一般在能正确诊断的前提下,应选用...
  • 第15节 心脏疾病的诊断(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病史和查体 医生首先要询问是否存在可能提示心脏病的症状,如胸痛、气促、下肢水肿和心悸等。随后了解是否有其他症状,如发热、软弱、乏力、纳差以及不适等,这些症状也有可能与心脏病有关。下一步要了解受检者过去感染、接触化学品、药物、酒精及烟草的情况,家庭及工作环境,以及娱乐活动等。医生也会询问家庭成员中是否有心脏病或其他疾病患者以及受检者是否患有影响心血管系统的...
  • 一、中医药发展

    6227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一)中医教育 台湾中医界为争取举办高等中医教育,先后与日本殖民统治者、民国政府等进行了六十多年的抗争与申请,终于1958年得到批准。1958年在台中市正式开学。七十年代末,“台湾都市与乡镇居民之医疗保健行为研究”,发现都市家庭有60%曾看过中医,乡镇居民家庭有70%看过中医;中医的补方、补品、针灸、单秘验方及中成药,更是极为流行,或与西医疗法合并使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