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31 秒,为您找到 92012 个相关结果.
  • 326-380条

    1785 2023-11-28 《伤寒论讲解》
    326-380条 小结 复习思考题 326-380条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⑴,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⑵。[326] 〔讲解 〕本条为厥阴病的提纲。 (1)厥阴之为病,……疼热:厥阴为病,上热下寒,寒热错杂。厥阴为风木之脏,内挟少阳相火,风火相煽,消灼津液,使脏燥无液而求救于水,故见消渴。这里的"消渴”,是指渴而能...
  • 湿热病篇

    湿热病篇 湿热病篇 清•薛雪著,撰年不详。 本书专论湿热时病。不分卷,设四十六条,分论湿热诸证之治,每条之下均附有薛氏自己的注解。本书详论湿热病之性质、特点、感人途径、湿热主证、兼证的治则方药,并于最后详析湿热所致的痉、厥、疟、痢诸证的辨治。 薛氏十分重视湿热病发病的内因,他说:“太阴内伤,湿邪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此皆先有内伤,再...
  • 卷二十三 方论(一)

    1993 0001-01-01 《中国医籍考》
    〔张仲景伤寒卒病论〕新唐志十卷 存 隋志曰。梁有张仲景辨伤寒十卷。亡。自序曰。论云。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
  • 九、看病须察兼症论

    613 0001-01-01 《医医病书》
    余前著《温病条辨》中,言外感交互有一千二百九十六条之多,见者必以为怪,惟深明大《易》之道者知之。要知一千二百九十六条,但指外感之自为交互而然,尚未及内伤也。若兼内伤,则靡可纪极矣。如《伤寒论》中酒客不可与桂枝汤,凡大便先硬后必溏者不可与栀子豉汤,疮家禁汗,亡血家禁汗,腹中有动气不可下之类,皆设兼症之禁也。今人治病.一气且辨之不清,何况兼症。按兼症,有外感兼外...
  • 温病本气篇导言

    自来治温病,以新感与伏邪为两大原则。吴鞠通《温病条辨》,谓风寒伤人由皮毛而入,温病由口鼻而入。初入上焦,再由上焦入中焦,再由中焦而入下焦,直行中道云云。人身由上部至下部是整个的气化圆运动,即以形质而论,亦曲折重叠,并无直的中道可行。所谓新感温病如虚。王孟英着《温热经纬》,称仲景有伏气温病之文。仲景伏气温病之文,乃谓伏有何脉,即有何病,乃泛言各种病如此。非专言...
  • 补秋燥胜气论

    1871 2023-11-28 《温病条辨讲解》
    补秋燥胜气论 补秋燥胜气论 按前所序之秋燥方论,乃燥之复气也,标气也。盖燥属金而克木,木之子,少阳相火也,火气来复,故现燥热干燥之证。又《灵枢》谓:丙丁为手之两阳合明,辰巳为足之两阳合明,阳明本燥,标阳也。前人谓燥气化火,经谓燥金之下,火气承之,皆谓是也。案古方书,无秋燥之病。近代以来,惟喻氏始补燥气论,其方用甘润微寒;叶氏亦有燥气化火之论,其方用辛...
  •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1310 2023-11-28 《金匮要略讲解》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概述 条目 厚朴七物汤方 附子粳米汤方 厚朴三物汤方 大柴胡汤方 大承气汤 大建中汤方 大黄附子汤方 赤丸方 大乌头煎方 当归生姜羊汤方 乌头桂枝汤方 桂枝汤方 《外台》乌头汤 《外台》柴胡桂枝汤方 《外台》走马汤 瓜蒂散方 小结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
  • 《伤寒温疫条辨》

    伤寒温病著作。简称《寒温条辨》。六卷。清·杨浚撰于1784年。自《内经》:“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和《难经》“伤寒有五”以来,伤寒与温病便易于混淆。作者有鉴于此,遂采集诸家学说予以详辨。卷一列述伤寒与温病的脉证、病因、治法等多方面内容;卷二-三辨析伤寒、温病各种病候;卷四-五医方辨,计正方180首,附方34首。卷六本草辨,述药物188种。本书选摘《温疫论...
  • (拼音Z)第十六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3146 0001-01-01 《中医词典z~其他》
    粘膝 病证名。指关节因脱位而呈现屈曲,内收,内旋畸形者。见《证治准绳·外科》卷六。即髋关节后脱位证候之一。详参胯骨出条。 粘汗 即油汗。详该条。 瘵 ①病名。指一种类似结核的传染性疾病。《证治要诀·虚损门》:“传尸劳,骨肉相传,甚至灭门。此其五脏中皆有劳虫,古名曰瘵疾,难以医之。”详见传尸条。 ②指虚劳重证。《杂病源流犀烛·虚损痨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