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4 秒,为您找到 55030 个相关结果.
  • 滞产

    1033 2023-11-28 《针灸学-下》
    滞产 滞产 滞产,是指产妇临产后总产程超过24小时者。每当子宫收缩异常(即产力异常)、胎头和骨盆不相称或胎位不正常等情况,常发生滞产。本节主要讨论产力异常引起的滞产。古代所谈的难产多属本病范畴。 〔病因病机〕 滞产发生的原因,多因体质虚弱,正气不足;或产时用力过早,耗血伤气:或临产浆水早破,浆血干枯,致气血虚弱,产力不足而滞产;或因临产恐惧,精神...
  • 小儿针

    837 0001-01-01 《针灸大成》
      《小儿针》(针用毫针,艾炷如小麦,或雀粪大)   《宝鉴》曰:“急慢惊风,灸前项。若不愈,灸攒竹,人中各三壮。”或谓急惊属肝,慢惊属脾,《宝鉴》不分。灸前顶,攒竹二穴,俱太阳、督脉,未详其义。   小儿慢惊风,灸尺泽各七壮。初生小儿,脐风撮口,灸然谷三壮,或针三分,不见血,立效。小儿癫痫、症瘕、脊强互相引,灸长强三十壮。小儿癫痫惊风,目眩,灸神庭一穴...
  • 绝孕

    728 0001-01-01 《普济方·针灸》
    治妇人绝产。若未经产者(资生经)。穴阴廉。灸三壮。即有子。 治绝子带下。月事不调。穴中治绝子。穴次 漏泉 商丘治妇人断绪。及疗失精绝子。穴中极治绝子。脏有恶血。上冲腹。疼痛不可忍。及腹厥痛绞刺。穴石关治女子疝瘕。按之如以汤沃两股中。小腹肿。阴挺出。痛经。带下。阴肿或痒。漉青汁如菜羹。血闭。无子。不嗜食。穴曲泉治女子不子。阴暴出。淋漏。月水不来。多闷心痛。穴...
  • 手足大指爪甲穴

    1637 0001-01-01 《针灸穴位》
    手足大指爪甲穴,经外奇穴名。出自《类经图翼》。别名鬼眼。由手足大指(趾)爪甲处的四个刺激点作为一奇穴组成。主治卒中邪魅、癫痫、精神病、晕厥、恍惚、呃逆、呕吐、食欲不振等。灸3-7壮,或温灸10分钟;一般不针。 名称 手足大指爪甲穴别名 鬼眼出处 《类经图翼》隶属 经外奇穴位置 由手足大指(趾)爪甲...
  • 胜玉歌(杨氏)

    911 0001-01-01 《针灸大成》
      胜玉歌兮不虚言,此是杨家真秘传。或针或灸依法语,补泻迎随随手捻。   头痛眩晕百会好,心疼脾痛上脘先。后溪鸠尾及神门,治疗五痫立便痊。   鸠尾穴禁灸,针三分,家传灸七壮。   髀疼要针肩井穴,耳闭听会莫迟延。   针一寸半,不宜停。经言禁灸,家传灸七壮。   胃冷下脘却为良,眼痛须觅清冷渊。霍乱心疼吐痰涎,巨阙着艾便安然。   脾疼背痛中渚...
  • 灸用火善恶补泻法

    746 0001-01-01 《普济方·针灸》
    凡四肢者。身之支干也。其气系于五脏六腑。其身度浅薄。灸之不欲过多。须根据经数也过谓余病。则宜根据之。若香港脚。不拘此例。风毒灸之。务欲多也。根据此经数。则卒难愈疾。小品论灸有八木火。明堂论灸之补泻法。若能根据之。应有道理。八木之火。凡灸用松木火则难愈。柏木火则疮多汁。橘木火则伤皮。桑木火则肉枯。枣木火则体消。竹木火则伤筋。多壮则筋纵。枳木火则陷脉溃。榆木火则...
  • (拼音S)第十三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3842 0001-01-01 《中医词典r~s》
    神针火 灸法的一种。又称桃枝灸。用桃树枝沾麻油点火后,吹灭乘热垫棉纸熨灸患处。《本草纲目》:“神针火者,五月五日取东引桃枝,削为木针,如鸡子大,长五六寸,干之,用时以绵纸三五层衬于患处,将针蘸麻油点着,吹灭,乘热针之。”主治:心腹冷痛,风寒湿痹。 神脏 五脏的别称。《素问·三部九候论》:“故神脏五,形脏四。”王冰注:“神脏五者,一肝,二心,三脾...
  • 胸腹部主病针灸要穴歌

    1284 0001-01-01 《医宗金鉴》
    膻中穴主灸肺痈,咳嗽哮喘及气瘿,巨阙九种心疼病,痰饮吐水息贲宁。 注:●膻中穴,主治喘哮,肺痈,咳嗽,气瘿等证。灸七壮,禁针。 ●巨阙穴,主治九种心痛、痰饮吐水、腹痛息贲等证。 针三分,留七呼,灸七壮。 □ 上脘奔豚与伏梁,中脘主治脾胃伤,兼治脾痛疟痰晕,痞满翻胃尽安康。 注:●上脘穴,主治肾积奔豚,心积伏梁之证。针八分,留七呼,灸五壮。 ●『...
  • 八、针灸科

    3696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隋唐时期政府对针灸学相当重视,如唐太医署内已设针科。更重要的是隋唐医家积极从事针灸学科的临床实践,善于总结并致力进取,使本时期的针灸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有显著进步。 (一)针灸学说和理论之发展 隋代医家巢元方在阐释病因病机时,较多地将经络理论与脏腑学说结合起来。如“腰痛不得俯仰候”中说“肾主腰脚,而三阴三阳十二经八脉,有贯肾络于腰脊者,劳损于肾,动伤经...
  • 卷一

    762 0001-01-01 《外科理例》
    痈疽脉一 浮 主表症浮数之脉。应发热不发热。反恶寒。痈疽也。 洪 主血实积热。肿疡洪大。则疮势进脓未成。宜下。溃脓后洪大难治。若自利不可救滑 主热。主虚。脓未溃者宜内消。脓溃后宜托里。所谓始为热。终为虚也。 数 主热。仲景曰。数脉不时见。生恶疮。又曰。肺脉俱数。则生疮。诸疮脉洪数。里欲有脓结也。 散 肿溃后。烦满尚未全退。其脉洪滑粗散。难治。以正气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