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7 秒,为您找到 1180 个相关结果.
  • 解肌散

    …肌散 处方 人参3钱,钓藤3钱,桔梗3钱,甘草3钱,川芎3钱,葶苈1钱(炒),白茯苓2钱,杏仁49个(去皮尖),石膏(煅)4钱,麻黄(去节)4钱。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婴孩伤寒风,面部红赤,(口兹)呀,浑身壮热,咳嗽,齁(鼻合),咽喉间如拽锯之声,服人参散后得热退,患稍轻,脉候不洪数,面不大赤,不加烦躁,呻吟谵语,为轻可之候者。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加大枣1枚,水…
  • 连翘饮子《宣明论》

    …》卷六 伤寒表不解,半人于里,下证未全;下后燥热怫结于内,烦心懊懷不得眠,疮癣发斑,惊风,热极黑陷将死 连翘饮子,中医方剂名。出自《宣明论》卷六。主治伤寒表不解,半人于里,下证未全;下后燥热怫结于内,烦心懊懷不得眠,疮癣发斑,惊风,热极黑陷将死。 组成  川大黄、朴消、甘草(燃)各二十两,山栀子仁、薄荷叶(去梗)、黄芩各十两,连翘二斤半。用法用量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小儿半…
  • 雷丸膏

    …五十遍,勿近阴及目;一岁以帛包膏摩,微炙身。 摘录 《普济方》卷三七七 《圣惠》卷八十五:雷丸膏 处方 雷丸1分,甘草1分(两),防风1两(去芦头),白术3分,桔梗2分(去芦头),莽草1两,川升麻1两。 制法 上为末,先以猪膏1片,入铛,慢火煎令熔,后下药末,以柳篦不住手搅成膏,绵滤,入瓷盒盛之。 功能主治 小儿痫,及伤寒百病。 用法用量 每有患者,摩其…
  • 解肌升麻汤

    …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麻杏甘石汤本治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乃越婢汤之变方。此治时气三四日不解,亦用此汤加升麻以治疫瘴,芍药以护营血,贝齿以镇邪毒,取其咸润走血利水而镇摄时气之毒,非正伤寒例药也。 摘录 《千金》卷九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解肌升麻汤组成 升麻、芍药、石膏、麻黄、甘草各一两,杏仁三十枚,贝齿(一作贝母十八铢)二枚。用法用量 上…
  • 黄药散

    …(洗,去苗土)。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伤寒发热,面目赤黄,烦躁欲走,如见鬼神,谵语不禁。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鸡子清调下;蜜水调下亦得,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 方出《圣惠》卷十,名见《普济方》卷一三四:黄药散 处方 黄药1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伤寒鼻衄,可及一斛已来,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新吸…
  • 豉心丸《古今录验》

    …(炮)。用法用量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大豆大。每服十丸,当勿食,比至发来,令服三十丸,疟不止,亦可至四十丸,疟必止。若膈上有停痰,欲吐听之;若腹中实,欲下亦无妨,常有验。主治 疟。使用注意 忌生葱、生菜。重要文献摘要 《医类方聚》:“豉心丸,治伤寒后馀毒不散,寒热往来,变成疟状。豉心丸方:豉心一台,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恒山—两,升麻一两,附子(半两,…
  • 枳实栀子豉汤

    … 《伤寒论》 大病愈后劳复或食复者,症见发热、虚烦、胸腹胀满者 清热除烦,宽中行气 枳实栀子豉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具有清热除烦,宽中行气之功效。主治大病愈后劳复或食复者,症见发热、虚烦、胸腹胀满者。现代临床可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慢性肝炎、慢性胰腺炎、肋间神经痛等病。 处方 枳实6克(炙)栀子3克(擘)豉9克(绵裹) 功能主治 治大病愈后劳复者。 用法用量 上药三味,…
  • 加味麻黄汤

    …、杏仁、甘草、半夏、橘红、苏叶、生姜、大枣。 功能主治 伤寒嗽,恶寒无汗,脉紧。 摘录 《类证治裁》卷二 《医学探骊集》卷三:加味麻黄汤 处方 麻黄3钱,桂枝2钱,苏叶3钱,黄芩3钱(酒洗),芥穗3钱,滑石4钱,豆豉4钱,木通3钱,甘草1钱,葱头1个,杏仁2钱,川贝母2钱,皂刺3钱。 功能主治 伤寒咳嗽,有声无痰者。 用法用量 酒、水各半煎服。 摘…
  • 旋覆代赭汤

    …气剂 《伤寒论》 胃虚痰阻气逆证 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旋覆代赭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为理气剂。具有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之功效。主治胃虚痰阻气逆证。胃脘痞闷或胀满,按之不痛,频频嗳气,或见纳差、呃逆、恶心,甚或呕吐,舌苔白腻,脉缓或滑。临床常用于治疗胃神经官能症、胃扩张、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幽门不完全性梗阻、神经性呃逆、膈肌痉挛等属胃虚痰阻者。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旋覆代赭汤 …
  • 玄胡索散《普济方》卷二一五

    …方考》:阳邪陷入下焦,令人尿血。③《赤水玄珠》:尿血作痛。 组成 玄胡索一两,朴消三分。用法用量 上为末。每服四钱,水二盏,煎至八分,温服。主治 热入下焦尿血。①《普济方》引《活人书》:溺血。②《医方考》:阳邪陷入下焦,令人尿血。③《赤水玄珠》:尿血作痛。各家论述 《医方考》:阳邪者,热病、伤寒之毒也。下焦者,阴血所居,阳邪入之,故令尿血。玄胡索味苦而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