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22 秒,为您找到 67321 个相关结果.
  • 针艾

    刺灸治疗的主要工具和材料。《素问·汤液醪醴论》:“镵石针艾治其外。”针用于刺,艾用于灸。针艾是从用具而言,刺灸是从应用言。
  • 针灸须药

    880 0001-01-01 《普济方·针灸》
    千金方云。病有须针者。即针刺以补泻之。不宜针者。直而灸之。然灸之大法其孔穴与针无忌。即下白针或湿针讫乃灸之。此为良医。其香港脚一病。最宜针。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非良医也。针灸而药。药而不针。亦非良医也。但恨下里间。知针者鲜尔。所以学人须解用针。燔针白针皆须妙解。固是良医。此言针灸与药之相须也。今人或但针而不灸。灸而不针或惟用药而不知针灸者。皆犯孙真人所戒也...
  • 行针总要歌

    696 0001-01-01 《中医词典x~y》
    针灸歌诀名。见《针灸大成》。内容概括针法和一些要点。如:“定穴行针须细认,瘦肥短小岂同群。肥人针入三分半,瘦体须当用二分;不肥不瘦不相同,如此之人但着中。只在二、三分内取,用之无失且收功。”又:“寸寸人身皆是穴,但开筋骨莫狐疑;有筋有骨傍针去,无骨无筋须透之。”均通俗易晓。
  • 三阴交穴

    1250 0001-01-01 《针灸穴位》
    三阴交,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承命、太阴、下三里。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在胫骨后缘和比目鱼肌之间,深层有趾长屈肌,有大隐静脉,胫后动、静脉,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主治肠鸣、腹胀、腹泻、遗精、阳痿、遗尿、心悸、失眠、高血压、下肢痿痹、阴虚诸证。直刺1-1.5寸。 名称 三阴交穴别...
  • 哮喘

    908 2023-11-28 《针灸学-下》
    哮喘 哮喘 哮喘 俗称“吼病”。哮是以呼吸气急,喉间有痰鸣音为特征;喘是以呼吸气促,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为特征。因二者在临床上每同时举发,有时在症候上不易截然区分,故合并叙述。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性的病证,一年四季均可发作,尤以寒冷季节或气候急剧变化时发病较多。 〔病因病机〕 风寒或风热之邪,侵袭于肺,阻遏肺气,或体质偏异,嗅及花粉、烟尘...
  • 牛皮癣

    892 2023-11-28 《针灸学-下》
    牛皮癣 牛皮癣 本病是一种慢性瘙痒性皮肤病,因其患处皮肤如牛领之皮,厚而且坚,故名为牛皮癣。 神经性皮炎可参考本节治疗。 〔病因病机〕 初起多由于风湿热之邪蕴阻肌肤经脉所致,日久由于营血不足,血虚生风化燥,皮肤经络失于濡养,以致患处皮肤粗糙脱落白屑。 〔辨证论治〕 多发于颈项部,其次是眼睑、骶部、四肢内侧、外阴等处,严重者可播散全身。初期多...
  • 四、针刺补泻

    1002 2023-11-28 《针灸学-中》
    四、针刺补泻 1.提插补泻: 2.捻转补泻: 3.疾徐补泻: 4.开阖补泻: 5.迎随补泻: 6.呼吸补泻: 7.平补平泻: 1.烧山火: 2.透天凉: 3.阳中隐阴: 4.阴中隐阳: 四、针刺补泻 针刺补泻,是根据《灵枢•经脉》:“盛则泻之,虚则补之, 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的理论确定的两种不同的治疗原则和方法,是针刺治疗当中...
  • 身交

    705 0001-01-01 《中医词典r~s》
    经外穴名。《千金要方》:“女人胞落颓,……又灸身交五十壮,三极,在脐下横纹中。”近代《中国针灸学》定位在腹正中线,脐下0.3寸处。《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则谓在脐下3寸。主治便秘,尿闭,遗尿,白带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 卷之六 经穴发明

    594 0001-01-01 《古今医统大全》
    [卷之六\经穴发明] 取穴尺寸图说 人身经脉十四,络脉十五,原穴十二,诚为一身枢要。纲维之大,不可以不熟会于胸中。至于取法,如《标幽赋》云∶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今世之医惟取中指中节,谓之同身寸,凡取诸穴悉根据之,其亦未之思耳。殊不知同身之义,随身之大小肥瘦长短,随处分折而取之,则自无此长彼短之弊,而庶几乎同身之义有准矣。若以中指为法,如瘦...
  • 癫病,俗谓之失心风。多因抑郁不遂, 傺无聊而成。精神恍惚,言语错乱,喜怒不常,有狂之意,不如狂之甚。狂者暴病,癫则久病也。宜星香散加石菖蒲、人参各半钱,和竹沥、姜汁,下寿星丸。或以涌剂,涌去痰涎后,服宁神之剂。因惊而得者,抱胆丸。 思虑伤心而得者,酒调天门冬地黄膏,多服取效。有心经蓄热,发作不常,或时烦躁,鼻眼觉有热气,不能自由,有类心风,稍定复作,清心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