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7 秒,为您找到 1637 个相关结果.
  • 加减大承气汤

    …《医学探骊集》卷三 伤寒发狂,睡去谵语,醒时心虽明白而狂言乱语,或登高而歌,或欲弃衣而走,率意詈骂,目不识人,脉象沉洪不浮,内热太盛者 加减大承气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医学探骊集》卷三。主治伤寒发狂,睡去谵语,醒时心虽明白而狂言乱语,或登高而歌,或欲弃衣而走,率意詈骂,目不识人,脉象沉洪不浮,内热太盛者。 《重订通俗伤寒论》:加减大承气汤 处方 生川军 风化消 枳实各15克 煅礞石 皂荚各…
  • 姜附汤《痘疹活幼至宝》

    …袭,眼直视,牙关紧者 姜附汤,中医方剂名。出自《痘疹活幼至宝》卷终。主治痘正出时,调护不慎而为风邪所袭,眼直视,牙关紧者。 组成 白附子二钱,老生姜(切细)二钱。用法用量 浓煎,灌下一二酒杯。出微汗即愈。主治 痘正出时,调护不慎而为风邪所袭,眼直视,牙关紧者。重要文献摘要 《医学纂要》:“姜附汤,治痘证出时,为风邪所袭,忽传风,眼直视,牙关闭证。生老姜(…
  • 痢疾芩连丸

    …《医学碎金录》 细菌性痢疾,阿米巴响疾,水泻等 清肠化湿,凉血止痢 痢疾芩连丸,中医方剂名。出自《医学碎金录》。具有清肠化湿,凉血止痢之功用。主治细菌性痢疾,阿米巴响疾,水泻等 处方 葛根2两,苦参3两,黄芩2两,黄连1两,赤芍1两,白芍1两,滑石15两。 制法 以上研末,纳滑石(水飞极细)和匀;另用葛根2两,苦参3两,黄芩2两,青蒿4两,枳壳2两,乌药1两煎汤;再用鲜荷叶8两(捣…
  • 秘红丹

    …(细末)18克 功能主治 降胃平肝。治肝郁多怒,胃郁气逆,以致吐血、衄血及吐衄之证屡服他药不效者。 用法用量 上药三味,将大黄、肉桂末和匀,用赭石末煎汤送下。 备注 方中大黄降胃逆之气,而单用之则失于寒。肉桂善平肝木,而单用之又失子热,二药并用,寒热相济,性归平和,降胃平肝,兼顾无遗。故吐血、衄血之证屡服他药不效,无论因凉因热,均可用本方治之。 摘录 《医学衷中参西…
  • 思仙续断丸

    … 续断丸(《医学纲目》卷二十八)。 处方 思仙木(即杜仲,去皮,锉,炒令黑)150克 五加皮90克 防风(去叉股)90克 薏苡仁90克 羌活(洗,去土)90克 川续断(洗,锉,焙干)90克 牛膝(洗,锉,焙,酒浸一宿,再焙)萆薢120克 生干地黄150克 制法 上为细末,用好酒2升,化青盐90克,用木瓜250克,以盐酒煮木瓜成膏,和杵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肝肾不…
  • 金丹

    … 证重者,加牛黄。 摘录 《疡医大全》卷十七 《医学入门》卷七:金丹 处方 苍术4钱半,草乌2钱,巴豆1钱半,羌活2两,杏仁21个。 制法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十种水气,臌胀。 用法用量 每服11丸,临卧姜汤送下。 注意 忌盐、酱、房事。 摘录 《医学入门》卷七 《幼科指掌》卷三:金丹 处方 寒水石、大黄…
  • 加减黄连解毒汤

    …《医学探骊集》卷四 结热触动相火,客于咽嗌,咽喉肿痛,日复一日,水浆不能下咽,初起经刺少商出血及服药而肿仍不消、脉洪而数者 清热利湿,散结利咽 加减黄连解毒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医学探骊集》卷四。具有清热利湿,散结利咽之功效。主治结热触动相火,客于咽嗌,咽喉肿痛,日复一日,水浆不能下咽,初起经刺少商出血及服药而肿仍不消、脉洪而数者。 处方 元参3钱,生地黄4钱,黄芩3钱,山栀子3钱,黄连2钱,…
  • 葛根散《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出自《圣济总录》卷二十七。主治阳毒伤寒,身热如火,头痛燥渴,咽喉干痛。 组成 葛根(锉)三分,山栀子仁、黄芩(去黑心)、大黄(锉,醋炒)、甘草(炙,锉)各半两,朴消一两。用法用量 上为散。每服二钱匕,不拘时候温热水调下。主治 阳毒伤寒,身热如火,头痛燥渴,咽喉干痛。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医学纲目》:“葛根散,治阳毒身热如火,头痛躁渴,咽喉干痛。葛根七钱半…
  • 乌玉丸

    …效。主治内外翻花痔。临床常用于直肠癌、肛门癌。 组成 大黄(炮)一两(30g),厚朴二钱半(7.5g),枳壳一两(30g),猪牙皂角半两(15g)。用法用量 上为末,擂脂麻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用米汤送下。功用 泻热通便,行气消肿。主治 内外翻花痔。运用 临床常用于直肠癌、肛门癌。重要文献摘要 《中国医学大成终集》:“槐角丸、乌…
  • 火腿红曲散

    …(煅存性,研末)、红曲松花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脾泄。 用法用量 砂糖调,陈酒送下。 摘录 方出《种福堂方》卷二,名见《医学从众录》卷七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火腿红曲散组成 陈火腿骨(煅存性,研末)、红曲、松花各等分。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砂糖调,陈酒送下。主治 脾泄。重要文献摘要 原方选录《种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