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23 秒,为您找到 249940 个相关结果.
  • 一、解剖学

    2725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北宋在中国古代解剖学史上有重要成就。此期间前后曾进行过两次人体解剖活动,并由此产生了两部人体解剖学图谱——《欧希范五脏图》和《存真图》。 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广西地方官府处死欧希范等五十六名反叛者,并解剖死者的胸腹,宜州推官吴简(一作灵简)与医生和画工较仔细地观察了这些尸体的内脏器官,并由画工宋景描绘成图,这便是《欧项范五脏图》。这一史实...
  • 蒋宝素

    779 0001-01-01 《中医词典h~j》
    清代医学家。号问斋。京口(今江苏镇江)人。一说丹徒人。家境清贫,年十四始学识字。继承父亲椿田之学,复师从同里名医王九峰,尽得其传。中年后勤于著述,曾参考其父《椿田医话》和其师《王九峰医案》,并自己治医心得,撰成《医略》八十一卷(1840年)。又以其四十年临证经验撰《问斋医案》五卷。于治痰多有创见,云:“痰本津液精血之所化,必使血液各守其乡,方为治痰大法。若但...
  • 三、《伤寒论》与《金匮要略》

    2895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一)《伤寒论》的研究 清代,由于医学理论的发展及训诂学的盛行,《伤寒论》的研究在深度与广度上都较前代有了新的发展。仅清代前、中期流传至今的《伤寒论》研究著作在百种以上。 首先是明代已显端倪的学术之争,到了清代则更为明朗。主张错简重订或主张维护旧有编次的不同医家,观点都比较强烈,均竭力宣称自己最能反映张仲景的原意。清代主张错简重订的代表医家是喻昌,其《...
  • 《思考中医》(全本)

    4208 0001-01-01 《思考中医》
    作者简介 刘力红,男,1958年生。汉族,湖南湘乡人。医学博士、教授、广西名中医。1978~1983年就读于广西中医学院,1983~1986年留本院温病教研室任教,1986~1989年于成都中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师从陈治恒教授,1989~1992年于南京中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陈亦人教授。1992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广西中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教研室,...
  • 三国两晋南北朝服石与炼丹(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3707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一、服石与石发 矿石何时开始作内服药,现在已难以确知,不过从淳于意的《诊籍》来看,扁鹊已有了“阴石以治阴病,阳石以治阳病”的理论,淳于意引的古《论》中,也已有“中热不溲,不可服五石”的告诫(司马迁《史记》卷一O五扁鹊仓公传。见《二十五史》第31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服用石药已经相当普遍。 古人最初服用石药的目的是...
  • 编者

    2248 2023-11-28 《口诀浅释》
    编者 编者说明 编者 光明中医函授大学湖南分校 编 李聪甫 刘炳凡 欧阳琦 审定 孙光荣 主编 编者说明 光明中医函授大学新编系列教材之七《中医诊法·中药·方剂口诀》,既是习医之良师,亦是授徒之益友。但原文言简意赅、辞艰理深,初习者必先读准字音、究明句义,然后方可热读背诵,用诸临证。《中医诊法·中药·方剂口诀浅释》之编著印行,即从此一...
  • 第八章 医院药学管理制度(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5420 0001-01-01 《医院药学》
    一、西药调剂室工作制度 (一)调剂人员要具备全心全意为广大病员服务的思想和高尚的医院道德,对工作认真负责,把好药口质量关,确保病人用药安全 ■[此处缺少一些内容]■ 持清洁,药品及调配用具要定位放置,用后放回原处。 (九)调剂室贮药瓶签,应按规定用中文和拉丁书写清楚,注明规格、常用量和极量,补充药品时,必须经另一人核对方可装瓶。 (十)对麻醉药品...
  • 谢星焕

    802 0001-01-01 《中医词典x~y》
    清代医家。字映庐。江西南城人。祖、父皆业医。承家学,业医,治崇李东垣、喻嘉言之学,施治数十年,颇富经验,对于痿躄、拘挛、痰饮等辨识清晰。子甘澍(字杏园)继其业,着有《医学集要》,并辑其父验案《得心集医案》六卷(1861年)。
  • 第二章 评伤寒与温病学派之争

    4562 2023-11-28 《温病条辨讲解》
    第二章 评伤寒与温病学派之争 第二章 评伤寒与温病学派之争 中医学对于传染病认识很早,从历史看,金元以前历代医家基本上都是以《伤寒论》为基础来对各种传染病进行辨证论治。金元以后,特别是在清代温热学派兴起以后,不少温热学派学者,反对以伤寒法治疗温病,这就掀起了伤寒与温病之间的学派之争,至今尚未结束。因此,如何正确理解中医学对于传染病的一般认识,并在此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