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21 秒,为您找到 215575 个相关结果.
  • 第一节 腧穴的概念和命名

    1101 2023-11-28 《针灸学-上》
    第一节 腧穴的概念和命名 一、腧穴的概念 二、腧穴的命名 第一节 腧穴的概念和命名 〔自学时数〕1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腧穴的概念。 2.了解腧穴的命名。 一、腧穴的概念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是脉气所发的空隙,又是针灸治病的施术点。腧穴,历代还有很多名称,《内经》称“节”、“会”、“气穴”、“气府”、“骨空”...
  • 阳辅穴

    867 0001-01-01 《针灸穴位》
    阳辅,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别名绝骨、分肉。属足少阳胆经。位于小腿外侧,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缘。在趾长伸肌和腓骨短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分支,布有腓浅神经。主治偏头痛、目外眦痛、咽喉肿痛、腋下肿痛、胸胁满痛、瘰疬、下肢痿痹。直刺0.8-1.2寸。 名称 阳辅穴别名 绝骨、分肉出处 《灵枢·本输》隶属 ...
  • 交泰

    1100 0001-01-01 《针灸穴位》
    交泰,组合穴名。由心俞、肾俞,神门、三阴交四穴组合而成。心俞位于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肾俞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神门位于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三阴交位于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主治心肾不交之失眠,甚则彻夜不眠,梦遗滑精等。俯卧位取心俞米粒灸3壮。肾俞直剌0.5-1寸,提插捻转补法,得气后出针。仰卧位针三...
  • 奇穴 一、头颈部穴(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1404 0001-01-01 《针灸学》
    (1) 四神聪 Sìshéncōng [定位] 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四穴。 [解剖] 在帽状腱膜中;有枕动、静脉、颞浅动、静脉顶支和眶上动、静脉的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耳颞神经及眶上神经分支。 [主治] 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狂,痫证,偏瘫,脑积水,大脑发育不全。 [刺灸法] 平刺0.5~0.8寸;可灸。 (2) 鱼腰...
  • 劳宫穴

    742 0001-01-01 《针灸穴位》
    劳宫,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别名五里、鬼路、掌中、营房、手心。属手厥阴心包经。位于掌区,横平第3掌指关节近端,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在第2、3掌骨间,下为掌腱膜,第2蚓状肌及指浅、深屈肌腱,深层为拇指内收肌横头的起点,有骨间肌,有指掌侧总动脉,布有正中神经的第2指掌侧总神经。主治中风昏迷、中暑、心痛、烦闷、癫狂痫、口疮、口臭、鹅掌风。...
  • 顶旁一线

    714 0001-01-01 《针灸穴位》
    顶旁一线,头针刺激区。位于头顶部,督脉旁1.5寸,从膀胱经通天穴向后引一条长1.5寸的线(一说2寸),属足太阳膀胱经。布有耳颞神经、枕大神经、滑车上神经和眶上神经。主治腰腿痛症、如瘫痪、麻木、疼痛等。沿头皮平刺。 名称 顶旁一线隶属 头针刺激区位置 头顶部,督脉旁1.5寸主治 腰腿痛症功能 舒筋通...
  • 俞穴(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879 0001-01-01 《中医名词词典》
    郄穴 郄(同郄Xi),含有孔窍或缝隙的意义。郄穴是指体内气血聚会于某些空隙处的重要穴位。其中除十二正经外,奇经中的阴跷、阳跷脉和阴维、阳维脉都有郄穴,一般多用于内脏急性痛症,其名称是:肝--中都小肠--养老心--阴郄大肠--温溜脾--地机膀恍--金门肺--孔最三焦--会宗肾--水泉阳跷--跗阳心包--郄门阴跷--交信胆--外丘阳维--阳交胃--梁丘阴维-...
  • 下腹耳穴

    745 0001-01-01 《针灸穴位》
    下腹耳穴,耳穴名。位于耳甲腔内外耳道口的上缘。主治胃肠炎、肠绞痛、妇产科疾病、痛经、产后宫缩痛、五脏六腑痉挛性疼痛、肠结核、溃疡病等。本穴是诊断腹部疾患的参考穴。按耳穴常规针法操作。 名称 下腹耳穴隶属 耳穴位置 位于耳甲腔内外耳道口的上缘主治 胃肠炎、肠绞痛、妇产科疾病、痛经、产后宫缩痛、五脏六腑痉挛性疼...
  • 芒针治疗特点

    584 0001-01-01 《中医刺灸》
    本疗法有疏通经络、调节人体脏俯功能的作用。如芒针针刺鸠尾、巨阙穴位、可以调节上焦和全身的功能,治头部,神志方面的疾病,如精神分裂症、躁狂症;针刺中脘则调节中焦与全身的功能,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针刺水分、阴交等穴可以治疗下焦疾病。芒针的异常轻巧,利用钢丝的弹性,缓缓按压,以达到进针时最大限度的减轻疼痛或无痛。使良好的感应随着针体移动,有的放矢的达到有关部位。如...
  • 子母补泻

    针刺补泻法之一。指脏腑、经络发生病变时,视病情的虚实予以补母或泻子的方法。《难经·六十九难》:“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其法将井、荥、输、经、合五输穴按五行相生次序,分属木、火、土、金、水,又依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的规律,补法选用母穴,泻法选用子穴。如肺经虚证,可补本经(金)母穴太渊(土),或母经(脾经)的穴位,称虚则补其母(土生金);而肺经实证,则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