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8 秒,为您找到 190209 个相关结果.
  • 金匮要略编注

    金匮要略编注 金匮要略编注 清·沈目南撰,成书于1692年。 初名《张仲景金匮要略》,1693年重刊时改题本名。全书二十四卷。卷一,首列叙例、时令病、问阴阳病十八、望色、闻声、问治未病、五脏病喜恶、五脏攻法、误治救逆、切脉、厥论、喘论等篇。卷二至卷二十四,每卷列病证一篇。 沈氏以为世传的《金匮要略》刊本“编次失序”,与张仲景原意不合,认为“从来著...
  • 伤寒论序

    775 0001-01-01 《伤寒论语译》
    夫《伤寒论》,盖祖述[1]大圣人[2]之意,诸家莫其伦拟。故晋皇甫谧序《甲乙针经》云:“伊尹[3]以元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近世[4]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甚精,皆可施用。”是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农之经,得不谓祖述大圣人之意乎!张仲景《汉书》无传,见《名医录》云:南阳人,名机,仲景乃其字也。举孝...
  • 茯苓甘草汤方

    茯苓(二两)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三两切)甘草(一两炙)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琥按成注云。茯苓甘草之甘。益津液而和卫。桂枝生姜之辛。助阳气而解表。彼以姜桂味辛走表。能助阳气。注甚明切。若茯苓味甘而淡。乃泄水之物。何以能益津液。盖膀胱之邪水利。则气化得以流通。津液即由此而回复。所以五苓散。散邪消水。为最燥之药。成注反云润燥者。亦此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