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21 秒,为您找到 92012 个相关结果.
  • 168-178条

    708 2023-11-28 《伤寒论讲解》
    168-178条 小结 168-178条 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1),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2)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3)。[168] 知母 六两 石膏 一斤,碎 甘草 二两,炙 人参 二两 粳米 六合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此方立夏后、立秋前乃可服,立秋后不可服...
  • 卷八·阳明经症 头痛 头眩

    492 0001-01-01 《伤寒论纲目》
    【纲】仲景曰。阳明病。头痛。不恶寒。反恶热。大便实。宜调胃承气汤。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 【目】王肯堂曰。内经云。巨阳受邪。少阴为里。得热则往从之。从之则厥也。太阳与少阴为合。此症当是太阳未全罢耳。经又云。阳明病则喘而。则恶人。小便利者。寒邪内攻。肢厥头痛者。寒邪外攻也。 喻昌曰。阳明病...
  • 复亨丹

    430 0001-01-01 《中药方剂》
    处方 倭硫黄(即石硫黄)10分,鹿茸8分(酒炙),枸杞子6分,人参4分,云茯苓8分,淡苁蓉8分,安南桂4分,萆薢6分,全当归6分(酒浸),小茴香6分(酒浸,与当归同炒黑),川椒炭3分,炙龟版4分。 制法 益母膏为丸,如小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燥气久伏下焦,不与血搏,老年八脉空虚。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开...
  • 漏汗

    593 0001-01-01 《中医词典k~l~m》
    证名。《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后人据此称之为漏汗。指汗出如水,漏泄不止的病证。亦称为灌汗。多因发汗太过所致。《脉经》卷六:“肺脉,……其濡而散者,当病漏(一作灌)汗。”漏汗不止,可导致阳气伤亡,津液耗损,出现小便短少,四肢拘急,屈伸不利,甚至筋惕肉瞤,身振振欲擗地等症。治以温经复阳为主,可用桂枝加附子汤、真武汤等方。参见灌汗...
  • (拼音H)第十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3099 0001-01-01 《中医词典h~j》
    火痰毒 病名。《外科真诠》卷上:“火痰毒生于耳后上下,坚硬如疬,皮色不变,小儿多有此症。”宜内服消瘰丸,并以火酒磨槟榔外搽。 火天夺日 证名。系指白睛红赤,肿胀高起的证候。《目经大成》。卷二:“天廓(指白睛)尽情肿起,色紫碧,状如败猪肺,看得怕人,甚者并风轮包倒,不见金井,故曰火天夺日”。参见形如虾座条。 火头痛 病证名。即火邪头痛、...
  • 273-280条

    846 2023-11-28 《伤寒论讲解》
    273-280条 小结 复习思考题 273-280条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⑴。若下之,必胸下结鞕⑵。[273] 〔讲解 〕本条为太阴病的提纲。 (1)太阴之为病,……自痛:太阴为病指脾阳虚,而寒湿客之。寒为阴邪,易伤阳气,脾阳受伤,运化失司,寒湿不化,气机壅塞,故见腹满时痛之证。因证属虚寒,故时痛时止,且多喜...
  • 选按

    经云:"秋伤于湿"。喻嘉言谓:"秋伤于燥"。学者屡有争议。雷氏本立秋至白露主气湿土,秋分至霜降主气燥金,前者始于暑气之末,后者终于寒冬之前,既言湿,又言燥,各得其宜。盖取《内经》备化之纪……其令湿,审平之纪……其令燥之义耳。湿之为病,雷氏已分论之,并举倪松亭治湿原则,誉为治湿之纲领。湿病总论言之亦详,谓湿为重浊有形之邪,有从内而生者,有从外而感者,外感者为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