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6 秒,为您找到 1655 个相关结果.
  • 蠲瘀煎

    …功能主治 杨梅疮久不愈,或浸淫者。 用法用量 水煎,温服。 摘录 《霉疠新书》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蠲瘀煎组成 茯苓、芎劳、黄柏、桔梗、忍冬、木通、山枝子、土茯苓、大黄各等分。用法用量 水煎,温服。主治 杨梅疮久不愈,或浸淫者。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皇汉医学丛书》:“蠲瘀煎,茯苓、芎劳、黄柏、桔梗、忍冬、木通、山枝子、土茯…
  • 滋阴固下汤

    …治 治温病服药后,外感之火已消,而渴与泻仍来痊愈,或因服开破之药伤其气分,致滑泻不止,或兼喘逆,或兼咳嗽,或自汗,或心中怔忡者。 用法用量 上药七味,用水1升,先煎酸石榴十余沸,去滓再入诸药,煎至400毫升,分二次温饮下。若无酸石榴,可用牡蛎(煅,研)30克代之。 汗多者,加山萸肉(去净核)18克;若心下或胸胁疼痛,加乳香、没药、楝子、丹参;腹疼者,加芍药。 摘录 《医学衷中参西…
  • 酒积丸

    … 《医学纲目》卷二十五:酒积丸 处方 乌梅肉30克 半夏曲21克 青木香12克 枳实15克 砂仁1.5克 杏仁9克 巴豆霜3克 黄连(酒浸一宿)30克 制法 上为末,蒸饼为丸,绿豆大。 功能主治 治饮酒受伤成积,面色黄黑,腹部腆胀,时呕痰水者。 用法用量 每次8丸,白汤吞下。 备注 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六补。 摘录 《医学纲目》…
  • 虎胫骨丸

    … 方出《医学正传》卷四,名见《景岳全书》卷五十七:虎胫骨丸 处方 苍术(米泔浸1-2宿)4两,黄柏(酒浸晒干)4两,牛膝(去芦)2两,龟版(酥炙)1两,虎胫骨(酥炙)1两,防己1两,当归尾2两(一方加炮附子5钱)。 制法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湿热而致两足痿弱软痛,或如火焙,从足踝下上冲腿胯。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或100丸,空心姜盐汤送下。 …
  • 清带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 妇女赤白带下 清带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主治妇女赤白带下。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清带汤 处方 生山药30克 生龙骨(捣细)18克 生牡蛎(捣细)18克 海螵蛸(去净甲,捣)12克 茜草9克 功能主治 治妇女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单纯赤带,加白芍、苦参各6克;单纯白带,加鹿角霜、白术各9克。 摘录 《医学衷中参西录》…
  • 华山参片

    …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含0.1%盐酸的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至漉液色淡为止,漉液减压浓缩至稠膏状,测定生物碱含量,加辅料适量,制成颗粒,压片,包糖衣,即得。 功能主治 温肺平喘,止咳祛痰。用于寒痰停饮犯肺所致的气喘咳嗽,吐痰清稀;慢性气管炎,喘息性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 口服。常用量,一次1~2片,一日3次;极量,一次4片,一日3次。 …
  • 夏天无片

    …250g,粉碎成细粉备用;另取夏天无350g,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1%盐酸溶液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至呈生物碱反应为阴性时止,用1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中性,浓缩成稠膏,加入夏天无细粉及辅料适量,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功能主治 活血通络,行气止痛。用于中风偏瘫,跌扑损伤;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
  • 经验调经种子丸

    …皮2两,白茯苓2两,杜仲(盐水炒断丝)2两,白术(陈壁土炒)2两,牛膝(酒洗)2两,人参(去芦)2两,阿胶(蛤粉炒)2两,小茴香(炒)1两,艾叶(醋煮,捣烂作饼,新瓦烙干,研末)1两,怀熟地4两,黑豆(炒去壳)49粒。 制法 上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妇人不孕,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白汤送下。 有痰,加广橘红1两。 摘录 《医学正印》…
  • 千金养脾丸

    …(炒)各30克 制法 上药研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 养脾消积。治脾胃虚弱,停寒留饮,膈气噎塞,反胃吐食,心胸痞满,胁肋虚胀,胸腹刺痛,牵引背膂,食少易伤,言微气短,口苦舌涩,恶心呕哕,喜唾咽酸,久病泄利,病后气不复常,饮食无味。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细嚼,空腹时用白汤或温酒送下。 备注 方中"红豆、枳壳",《医学入门》卷七作"红豆蔻、枳实",另多"胡椒"…
  • 泄泻丸

    … 炒乌药90克 茶叶60克 大腹皮90克 羌活135克 藿香210克 煨木香90克 紫豆蔻60克 白芷150克 薄荷90克 炒砂仁90克 檀香30克 香附60克 制法 上药研末为丸,朱砂为衣,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解表健胃,止泻止痛。治饮食不慎,或感受寒冷,腹痛泄泻,寒热。 用法用量 病重每服9克,开水送下,病轻每服6克,小儿病重6克,病轻3克。 摘录 《医学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