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2 秒,为您找到 215575 个相关结果.
  • 踝点穴

    694 0001-01-01 《针灸穴位》
    踝点,手针穴位名。出自《常用新医疗法手册》。别名五号穴、内踝痛点。位于手拇指掌指关节背侧桡侧缘赤白肉际处,拇指成屈曲位取穴。主治胸痛、踝关节痛、风湿性关节炎等。按手穴常规针法操作。 名称 踝点穴别名 五号穴、内踝痛点出处 《常用新医疗法手册》隶属 手针穴位置 手拇指掌指关节背侧桡侧缘赤白肉际处,拇...
  • 林白穴

    1012 0001-01-01 《针灸穴位》
    林白,经外奇穴名。出自《针灸穴位小词典》。位于小腿远端伸侧,内外踝连线与胫骨前肌腱外缘之交点上0.4寸处,当胃经解溪穴上0.4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下肢瘫痪等。针0.3-0.5寸。 名称 林白穴出处 《针灸穴位小词典》隶属 经外奇穴位置 小腿远端伸侧,内外踝连线与胫骨前肌腱外缘之交点上0.4寸处主治 ...
  • 饥点耳穴

    1139 0001-01-01 《针灸穴位》
    饥点耳穴,耳穴名。位于耳朵靠脸的一侧,突起处下方的凹陷部位,肾上腺穴与外鼻穴连线的中点偏下处,即新眼2穴至肾上腺穴连线的中间处,增音穴之下方。主治糖尿病、多食症、肥胖症、甲状腺机能亢进、神经性多食等。可用耳穴压疗法等。 名称 饥点耳穴隶属 耳穴位置 耳朵靠脸的一侧,突起处下方的凹陷部位,肾上腺穴与外鼻穴连线的中点偏下...
  • 第四节 艾灸疗法

    1265 0001-01-01 《手穴手纹诊治》
    手穴的艾灸治疗方法和全身其它穴位的灸治疗大体相同,在艾灸过程中使用艾条灸较多,因手部穴位不同身体其它部位的穴位那样相对平整,且手部皮肤较厚,灸的时间相对要长。其作用机理亦是通过经络的作用,调整人体生理功能的平衡,而达到治疗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手穴艾灸疗法的特点:采用穴位不多,而能治疗的疾病却不少,且方法简便,疗效显着。只要用纯净的艾绒制成艾条或艾炷...
  • 感冒耳穴

    874 0001-01-01 《针灸穴位》
    感冒耳穴,耳穴名。别名感冒点。位于对耳轮上脚上缘微下方,耳轮的边缘部,即直肠上段穴的上方,在跟穴至痔核点穴弧形连线的中间处。主治伤风、感冒等。本穴为诊断伤风感冒的参考穴。三棱针点刺放血。 名称 感冒耳穴别名 感冒点隶属 耳穴位置 位于对耳轮上脚上缘微下方,耳轮的边缘部,即直肠上段穴的上方,在跟穴至痔核点穴弧...
  • 周荣穴

    1485 0001-01-01 《针灸穴位》
    周荣,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 。别名周营。属足太阴脾经。位于胸部,第2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在第2肋间隙,胸大肌中,下层为胸小肌,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第2肋间动、静脉,布有胸前神经肌支,正当第1肋间神经。主治咳嗽、气逆、胸胁胀满。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名称 周荣穴别名 周营出处 《针灸...
  • 肛门耳穴

    868 0001-01-01 《针灸穴位》
    肛门耳穴,耳穴名。别名痔核点。位于三角窝前方的耳轮处,即耳轮5区,或在与对耳轮上脚前缘相对的耳轮上,一说位于耳壳外侧面,在与对耳轮下脚下缘相平的耳轮上稍下方,即在尿道1穴至直肠下段穴连线与膀胱穴向血基点穴方向引线的交点处。主治痔疮、内痔、外痔、痔痛、肛门周围炎、肛门脓肿、肛门括约肌松弛、肛裂、肛门瘙痒、脱肛、里急后重等。一般用毫针、埋针、压籽法等进...
  • 至阳六之灸穴

    1345 0001-01-01 《针灸穴位》
    至阳六之灸,经外奇穴名。出自《针灸腧穴图谱》。位于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0.5寸处1穴,此穴上下各0.3寸处2穴,一侧3穴,共6穴。浅层布有第7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及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第7胸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相应的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或属支。主治胃病等。针刺0.5-0.8寸。 名称 至阳六之灸穴出处 《针灸腧穴图谱》隶属 ...
  • 内阳池穴

    1631 0001-01-01 《针灸穴位》
    内阳池,经外奇穴名。出自《经外奇穴治疗诀》。位于前臂屈侧正中线,腕横纹上1寸,即心包经大陵穴上1寸处,掌长肌腱与桡侧屈腕肌腱之间,左右计2穴。浅层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的分支,深层在有正中神经,在前臂骨间膜的前方有骨间前神经。主治口疮、口腔炎、咽喉痛、鹅掌风、小儿惊风等。为糖尿病专用穴反射点。直刺0.5-1寸。 名称 内阳池...
  • 外鼻耳穴

    1393 0001-01-01 《针灸穴位》
    外鼻耳穴,耳穴名。出自《针法灸法学》。别名饥点、鼻眼净。位于耳屏前面中点处,即耳屏外侧面正中稍前,在耳屏软骨前缘,耳屏根部之中点,耳屏1、2区之间,新眼2穴至耳屏穴连线的中间处,与屏尖、肾上腺穴呈三角形。主治鼻前庭炎、鼻炎、过敏性鼻炎、鼻塞、鼻疖、酒糟鼻、鼻部痤疮、单纯性肥胖、糖尿病等。一般用毫针、埋针、压籽、刺血法等进行刺激。 名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