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1 秒,为您找到 159 个相关结果.
  • 金枪铁扇散

    科学讲义》 破伤流血及溃烂 收湿,拔毒、生肌 金枪铁扇散,中医方剂名。出自《中医伤科学讲义》。具有收湿,拔毒、生肌之功效。主治破伤流血及溃烂。 处方 乳香2两,没药2两,象皮2两,老材香2两,明矾1两,炉甘石1两,降香1两,黄柏1两,血竭1两。 制法 共为极细末,瓷瓶收贮。 功能主治 收湿,拔毒、生肌。主破伤流血及溃烂。 用法用量 掺伤口。 摘录 《中医伤科学讲…
  • 虎挣散

    … 《中医外科学》:虎挣散 处方 马钱子500克 穿山甲 川附子各60克 制法 马钱子用清水浸十五天,夏季每隔一天换水一次,冬季用温水浸之,换水一次,刮净皮毛,切成0.3厘米厚细条,投香油锅中,煎至油沫净,再煎数滚,透心黄脆,再放入黄土内,炒拌至土粉有油气,入筛内,筛去油土,再换土粉炒,如是三次,油净,取出,将马钱子研细。穿山甲砂土炒松脆,研细。川附子用水浸三天,每天换水一次,晒干,再研…
  • 活血酒

    …《中医外伤科学》:活血酒 处方 乳香 没药 血竭各15克 贝母9克 羌活15克 木香6克 厚朴9克 川乌 草乌 白及各3克 麝香1.5克 紫荆皮24克 香附15克 小茴香9克 甲珠15克 自然铜 木瓜各15克 肉桂6克 当归24克 独活 川断 虎骨 川芎各15克 制法 上药取高粱酒依法制成药酒。 功能主治 舒筋活血。治扭挫伤后期;亦治寒湿腰腿痛。 用法用量 每次服15毫…
  • 七厘丸

    处方 水银10克(或红粉10克)大风子仁20克 核桃仁20克 制法 将三药放人小石臼内(不碰触铁器),捣烂如泥,不见水银星为度。匀分搓成7丸。 功能主治 杀虫止痒。治疥疮。 用法用量 每晚临睡前取1丸搓擦心窝处(患处不用擦药),直至7丸擦完为止,一般可众。愈未彻底,可继续一个疗程。擦后局部红肿起泡者停用。 摘录 《中医外科学》引朱仁康经验方
  • 化痰消食汤

    …内科学》 胃癌早期,证属痰食交阻者 化痰消食 化痰消食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内科学》。具有化痰消食之功效。主治胃癌早期,证属痰食交阻者。症见食欲不振,厌恶肉食,中脘闷胀,隐隐作痛,吞咽困难,泛吐粘痰,呕吐宿食,气味酸腐,舌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细。 处方 海藻15g,昆布15g,海带15g,半夏9g,贝母9g,连翘9g,青皮6g,牡蛎30g,白石英30g,枳实12g,山楂12g,神曲18g,蛇莓1…
  • 青吹口散

    …处方 煅石膏9克 煅人中白9克 青黛3克 薄荷1.5克 黄柏2.1克 川连1.5克 炒月石18克 冰片3克 制法 将煅石膏、煅人中白、青黛各研细末和匀,再用水飞三四次,研至无声为度,晒干,再研细后,再将其余五味各研细后和匀,瓶装封固,勿令泄气。 功能主治 消炎止痛,清热解毒。治口舌、咽喉痛之疳疮。 用法用量 洗漱净口腔,用药少许,吹敷患处。 摘录 《中医外科学讲义…
  • 活血舒筋汤

    …医伤科学讲义》 伤筋与筋错、筋挛,关节行动不舒,肿痛 活血祛瘀,舒筋通络 活血舒筋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中医伤科学讲义》。具有活血祛瘀,舒筋通络之功效。主治伤筋与筋错、筋挛,关节行动不舒,肿痛。 处方 归尾、赤芍、片姜黄、伸筋草、松节、海桐皮、落得打、路路通、羌(独)活、防风、续断、甘草。 功能主治 活血祛瘀,舒筋通络。主伤筋与筋错、筋挛,关节行动不舒,肿痛。 用法用量 水煎,…
  • 疏风清热汤

    …医喉科学讲义》 喉痹初起,咽喉部干燥灼热,微红、微肿、微痛,或仅起红点,吞咽感觉不利,以后红肿逐渐加重,疼痛也相应增剧 疏风清热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中医喉科学讲义》。主治喉痹初起,咽喉部干燥灼热,微红、微肿、微痛,或仅起红点,吞咽感觉不利,以后红肿逐渐加重,疼痛也相应增剧。 处方 防风6克,白菊花12克,桑叶9克,板蓝根18克,大青叶15克,银花9克,连翘12克,黄芩9克,夏枯草6克,白茅…
  • 金枪膏

    …花8两,生锦纹2两,紫地丁2两,紫草1两,全当归2两,土木鳖2两,川黄柏1两,生甘草1两,青防风2两。 制法 上用麻油5斤,先浸3天,文火煎熬,去滓滤清,然后将药再煎收,老后加入真川连1两,儿茶2两,龙骨2两,血竭2两,乳没药各2两,炉甘石2两(水飞),冰片5钱,再加黄、白占各2两,溶入收膏。 功能主治 创口感染。 用法用量 清洁创口后敷用。 摘录 《中医伤科学讲义…
  • 透疹凉解汤

    … 黄连 藏红花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治风痧。邪热炽盛,高热口渴,心烦不宁,疹色鲜红或紫暗,疹点较密,小便黄少,舌质红,苔黄糙。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渴甚,加天花粉、鲜芦根清热生津;大便干结,加全瓜蒌润肠通便。 备注 方中桑叶、菊花、薄荷、牛蒡子、蝉衣疏风清热,连翘、黄连、紫花地丁清热解毒;赤芍、红花凉血活血。热清毒解,风散血和,则上述诸证自退。 摘录 《中医儿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