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6 秒,为您找到 399313 个相关结果.
  • 大温经汤

    468 0001-01-01 《中药方剂》
    处方 当归2.4克 白芍2.1克 川芎l.5克熟地1.5克 人参 白术(土炒)茯苓各1.5克 甘草0.9克 香附2.4克(童便制)陈皮(炒)砂仁(炒)小茴各1.2克 沉香0.9克(另研)吴茱萸(炮)延胡索(炒)鹿茸(酒炙)各1.5克 制法 上药锉为粗末。 功能主治 主妇女气血虚弱,寒凝气滞,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食少肢倦...
  • 导经散子

    361 0001-01-01 《中药方剂》
    处方 皂角灰、蛤粉。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乳痈。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或1字,以温酒调下。急以手揉乳,敷以天南星末,用水调上;未效,加木鳖子,以醋调涂,次服栝楼散。 摘录 《卫济宝书》卷下
  • 循经接气法

    554 0001-01-01 《中医词典x~y》
    针刺行气法之一。即接经行气法。参见该条。
  • 茭白(《本草图经》)

    【基原】为禾本科植物菰的花茎,经茭白黑粉刺激而形成的纺锤形肥大的菌瘿。 【异名】菰首、菰笋、茭瓜。 【性味归经】甘,寒。入肺、脾经。 【功效】清热除烦,催乳。 【应用】 1.产后无乳:茭白15g~30g,通草9g,猪脚煮食。(《湖南药物志》) 2.便秘心胸烦热,高血压:鲜茭白60g,加旱芹菜30g,水煎服。(《食物与治病》) 【使用注意】 脾...
  • 《痈疽神秘灸经》

    痈疽灸法专着。又名《痈疽神妙灸经》。一卷。元·胡元庆撰。撰年不详,后经明·薛己校补。是一部用灸法治疗外科痈疽病的专书。主要论述十四经脉中治痈疽的主要腧穴及其灸治方法,并附插图。后有《看内痈疽诀法》一文,颇有创造性见解。书中收载了不见于其他专着的若干灸疮秘穴,亦附有插图。现有日刻本。
  • 《针灸甲乙经》

    1587 0001-01-01 《中医词典z~其他》
    医经著作。原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皇甫谧撰于259年左右。共十卷,后改编为十二卷,一百二十八篇。本书是将《素问》、《针经》(即《灵枢》古名)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分类合编而成。因此它较之《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更为丰富。主要论述脏腑经络、脉诊理论、腧穴部位、针灸法及禁忌、病因病理及各类疾病的证候、针灸取穴等。是我国现存最早、内容较完整的...
  • 《针灸资生经》

    针灸著作。七卷。宋·王执中撰。刊于1220年。本书广泛参考历代针灸文献,结合作者本人的针灸临床经验和心得对针灸作了较系统的介绍。卷一论人体各部分的腧穴,并附图46幅;卷二论针灸法;卷三-七为多种疾病的针灸用穴。本书很重视医疗实践,提出不可拘泥于人神禁忌的主张,同时纠正了古书中的一些错误。现有元刻本,明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 足三阴经

    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和足厥阴肝经的总称。《灵枢·逆顺肥瘦》:“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 足太阴经病

    病证名。系十二经病之一。即足太阴脾经病。《灵枢·经脉》:“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黄疸,不能卧,强立,股膝内肿厥,足大指不用。”
  • 《本草经疏》

    1685 0001-01-01 《中医词典z~其他》
    药学著作。又名《神农本草经疏》。三十卷。明·缪希雍撰。刊于1625年。本书系将《神农本草经》药物和部分《证类本草》中药物共490种,分别用注疏的形式,加以发挥。并各附有主治参互及简误二项,考证药效及处方、宜忌等。卷一-二为续序例上、下;卷三以下为玉石部上品,其后各卷的编排次序与《证类本草》同;卷三十为补遗药品27种。本书征引本草文献十分广博,其中包括《名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