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31 秒,为您找到 4674 个相关结果.
  • 第42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1091 0001-01-01 《急诊医学》
    第一节 病因 发生DIC的基础疾病就是其病因,国内DIC的常见病因如下。 一、感染 各种感染是DIC的主要原因之一,约占30%左右。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所致的严重感染最为多见,如败血症、胆道感染、泌尿道感染、伤寒、中毒性菌痢等。革兰阴性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所致的暴发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往曾称为Waterhouse-Frideriehsen综合征,亦即急...
  • 第四章 超声成像

    789 0001-01-01 《医学影像学》
    超声是超过正常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在20000赫兹(Hertz,Hz)以上。超声检查是利用超声的物理特性和人体器官组织声学性质上的差异,以波形、曲线或图像的形式显示和记录,借以进行疾病诊断的检查方法。40年代初就已探索利用超声检查人体,50年代已研究、使用超声使器官构成超声层面图像,70年代初又发展了实时超声技术,可观察心脏及胎儿活动。超声诊断由于设备不似...
  • 二、细胞癌基因的激活

    细胞癌基因的激活是指原本不致癌c-onc在特定的情况下转变成致癌性的,大体上有以下几种激活方式。 1、插入激活 例如逆转录病毒MoSV感染鼠类成纤维细胞后,病毒基因组的LTR整合到细胞癌基因c-mos邻近处,使c-mos处于LTR的强启动子和增强子作用之下而被激活,导致成纤维细胞转化为肉瘤细胞,又如禽类白细胞增生病毒ALV的E成分整合到鸡细胞基因组c-my...
  • 第一节 生长发育

    603 0001-01-01 《儿科学》
    小儿时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小儿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生长发育是小儿的基本特点,因此掌握小儿正常的生长发育规律才能认识到异常,及时予以诊治。 生长是指体格的增长和器官形态的增大,发育是指细胞组织结构的成熟和生理功能的完善,生长与发育两者关系密切,不能截然分开,故一般统称为生长发育。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有:①遗传:人类遗传与疾病有密切的关系,其它...
  • 五、儿科

    4996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中西医结合儿科产生后的首要工作,是论证中医药对儿科疾病的疗效,验证中医药学的科学性。这是萌芽时期的“扎根”阶段,是特定历史时期的首要工作,是当时中西医结合领域的中心任务。虽然目前这一工作至今仍需继续开展,但在中西医结合发展史上,萌芽阶段的论证和验证工作对中医学的生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工作有许多,例如,五十年代叶仁德,运用麻杏石甘汤对...
  • 《消化病学》(全本)

    1283 0001-01-01 《消化病学》
    第一节 总论(Introduction of Digestive Diseases) 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包括食管、胃、肠、肝、胆、胰等器质性和功能性疾病。本系统疾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既可局限于本系统,也可累及其它系统及全身;而全身性或其它系统的疾病和精神神经因素,亦可引起消化系统的疾病和症状。因此,在学习消化系统疾病时,必须有临床医学的整体概念,要注意局部...
  • 1Hp病因学

    1.1Hp细菌学 Hp为一种呈S形或弧形弯曲的革兰阴性细菌,特异地寄生于胃粘膜的粘液层下面,上皮细胞表面,目前除粘膜上皮表面及十二指肠和食道的胃上皮细胞表面以外尚未发现其它部位有这种细菌寄生。人工培养需要较丰富的培养基和微需氧的条件。此菌生长缓慢,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以血液双相培养基测了Hp的生长曲线。起始接种浓度为1.02×102cg/ml,第4天达2....
  • 丁公藤

    884 0001-01-01 《本草百科》
    《中国药典》:丁公藤 拼音注音 Dīnɡ Gōnɡ Ténɡ 英文名 CAULIS ERYCIBES 来源 本品为旋花科植物丁公藤 Erycibe obtusfolia Benth. 或光叶丁公藤 Erycibe sch-midtii Craib的干燥藤茎 。全年均可采收,切段或片,晒干。 性状 本品为斜...
  • 第一节 USG的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792 0001-01-01 《医学影像学》
    一、超声的物理特性 超声是机械波,由物体机械振动产生。具有波长、频率和传播速度等物理量。用于医学上的超声频率为2.5~10MHz,常用的是2.5~5MHz。超声需在介质中传播,其速度因介质不同而异,在固体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在人体软组织中约为150m/s。介质有一定的声阻抗,声阻抗等于该介质密度与超声速度的乘积。 超声在介质中以直线传播,有...
  •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组成和特点(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一、Ig超家族的组成 由于细胞表面标志、单克隆抗体以及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发现越来越多的膜表面分子和蛋白分子属于Ig超家族,主要包括T细胞、B细胞识别抗原受体及其信号转导分子,免疫球蛋白重链和轻链,MHC抗原及相关分子,免疫球蛋白Fc段受体,某些细胞因子受体,与神经系统功能和粘附有关的分子,某些粘附分子和分化抗原等(表3-1)。 表3-1 免疫球蛋白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