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91 秒,为您找到 321700 个相关结果.
  • 第二节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

    711 0001-01-01 《急诊医学》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和机体其他部位损伤一样,从损伤的类型可分为擦伤、挫伤、刺伤、撕裂伤和撕脱伤等;从损伤部位可分前额、眉弓、眼睑、耳、鼻、颊、唇(上、下)、颏舌、腭、牙龈和口底等。 颜面部软组织的特点是皮肤薄而嫩,富有弹性,皮下组织疏松含有表情肌,因此外伤后出血多,肿胀明显,裂口较大。此外,还应注意到面部解剖的特殊结构,如涎腺及其导管,面神经和三叉神经等。...
  • 十一、謇吃候

    599 0001-01-01 《诸病源候论》
    人之五脏六腑,禀四时五行之气,阴阳相扶,刚柔相生。若阴阳和平,血气调适,则言语无滞,吐纳应机。若阴阳之气不和,腑脏之气不足,而生謇吃。此则禀性有阙,非针药所疗治也。 若腑脏虚损,经络受邪,亦令语言謇吃。所以然者,心气通于舌,脾气通于口,脾脉连舌本,邪乘其脏,而搏于气,发言气动,邪随气而干之,邪气与正气相交,搏于口舌之间,脉则痞涩,气则壅滞,亦令言謇吃,此则...
  • 白喉穴2穴

    1294 0001-01-01 《针灸穴位》
    白喉穴2,经外奇穴名。出自《经外奇穴汇编》。位于头颌下部,颌下三角中点,仰卧,颈后垫高,下颌角向内约1寸处,在廉泉穴斜上两旁取之,左右计2穴。浅层布有面神经颈支和颈横神经上支的分支。深层有舌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舌下神经的分支和下颌舌骨肌神经等。主治白喉。向上直刺0.5-1寸。 名称 白喉穴2穴出处 《经外奇穴汇编》隶属 ...
  • 三、气血同病辩证

    1251 0001-01-01 《中医诊断学》
    气血同病辨证,是用于既有气的病证,同时又兼见血的病证的一种辨证方法。 气和血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资生,相互为用的密切关系,因而在发生病变时,气血常可相互影响,既见气病,又见血病,即为气血同病。气血同病常见的证候,有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血两虚,气不摄血,气随血脱等。 (-)气滞血瘀证 气滞血瘀证,是指由于气滞不行以致血运障碍,而出现既有气滞又有血瘀的征...
  • 《尤氏喉症指南》(全本)

    1079 0001-01-01 《尤氏喉症指南》
    作者:? 朝代:? 年份:? 咽喉大纲 夫咽喉,左为咽属胃,右为喉属肺,乃一身之总要。通百节之关隘,呼吸出入,所由从也。经云∶一阴一阳结,谓喉痹。痹者,闭也。有风、寒、暑、湿、燥、火、阴虚、实热之症,尽皆有毒,或相搏相聚,其症不一,变幻不测。经云∶圣神功巧,望问闻切,以此推之,治咽喉者,庶无误矣。喉者,气之关隘,通则利.塞则闭,无问其表本,当急治...
  • 第二十一章 络纹先兆——络纹相学(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1268 0001-01-01 《中医疾病预测》
    第一节 络脉先兆的理论基础 络脉,是经脉的分支,络脉又分为别络、浮络及孙络,如《灵枢·脉度》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其中,别络共为十五,包括十二经脉及任督以及脾之大络,合为十五别络。络脉主要为加强表里阴阳两经的联系,补充经脉的循行,与十二经脉一起,纵横相贯,起到河流沟渠互补的作用。孙络尤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微循环系统,在气血的流注中具有...
  • 燥气霍乱

    初觉手足微麻,恶寒发热,头晕心烦,胸闷身倦,继即吐泻不止,却又汗出,大渴能饮,脉则右大于左,舌心黄腻。吐泻至于肉脱目陷,一日即死。方用:白马通三五枚,温开水绞汁,服下立愈。发散药,寒凉药,温暖药,均不相宜。发散药服之,汗出热不退,热反增加,因舌心黄腻,右脉大于左脉,右为火金土三气之位,右脉大于左,金土火三气阳结于中也。阳结于中,病不在表,故发散不宜。阳结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