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82
秒,为您找到
30098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搜课程
搜药方
搜药材
蒿芩清胆汤
428
0001-01-01
《中药方剂》
《重订通俗伤寒论》:蒿芩清胆汤 处方 青蒿脑4.5~6克 淡竹茹9克 仙半夏4.5克 赤茯苓9克 青子芩4.5~9克,生枳壳4.5克 陈广皮4.5克 碧玉散(包)9克 功能主治 清胆利湿,和胃化痰。治少阳湿热痰浊证。症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粘,胸胁胀痛,舌红苔白腻,脉濡数。现用于感受暑湿、疟疾、急性黄疸性...
三、儿科
901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清代儿科稳步发展,不论儿科理论水平和儿科病症的诊治,都有不少进步和提高,涌现出夏鼎、陈复正、沈金鳌等一批儿科学家,以及《幼科铁镜》6卷(1695)、《幼幼集成》6卷(1750)、《幼科释迷》6卷(1774)等重要儿科专著,此外,在《温病条辨》、《医宗金鉴》等医书中也有儿科专集专论。儿科理论日臻完善,小儿推拿术和外治法得到推广应用。 清代对小儿纯阳之体有两种...
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1467
0001-01-01
《思考中医》
1、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上面,对阴阳已经讨论了很多,对这个问题已经有所了解。现在我们来讨论“阴阳的工作机制”,弄清楚这个以后对理解《伤寒论》的许多问题就会很方便。 阴阳是一体两面,一分为二。它的来源与《易》很有关联。传统的生成论要义。孔子在《易·系辞》里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是什么?两仪就是阴阳,因此,阴阳是从太极来的。太极是《易》系统的一个重...
第五节 心理治疗
789
0001-01-01
《康复医学》
心理治疗又称精神治疗(Psychotherapy),是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患者了解发病原因及有关影响因素,并通过治疗者的言语、态度和患者对治疗者的信任,对患者进行指导和暗示,唤起患者的积极情绪,以解除症状、治疗疾病,促进康复为目的的治疗方法。 现代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很多。一般分为支持疗法(supportive therapy)、行为治疗...
《难经悬解》
851
0001-01-01
《中医词典n~o~p~q》
医经著作。二卷。清·黄元御撰于1756年。黄氏根据个人阅读《难经》的心得,对八十一难予以逐段注解,注文大多简要,诠释或以《内经》理论为基础,采集历代《难经》注家的学术观点加以综合。但真正发挥义蕴的见解并不多。现有清刻本及《黄氏医书三种》本等。
第一节 概论
2390
0001-01-01
《临床生物化学》
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drugmonitoring,TDM)是自本世纪60年代起,在临床药理学、药代动力学和临床化学基础上,结合现代分析检测技术,形成和发展的一门应用性边缘学科。其主要任务是通过灵敏可靠的方法,检测病人血液或其它体液中的药物浓度,获取有关药动学参数,应用药代动力学理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案的制定和调整,以及药物中毒的诊断和治疗,...
混睛障
1054
2023-11-28
《中医眼科学》
混睛障 混睛障 混睛障是指黑睛水膜之深层漫生灰白或浑红色翳障,混浊不清,障碍视力的眼病(图34)。病名见于《审视瑶函》。《秘传眼科龙木论》称"混睛外障”。《证治准绳》又称"混障”。本病过程缓慢,往往进行数月治疗,方可逐渐减轻,但多数仍留瘢痕而影响视力。 〔病因病机〕 多因肝经风热上扰于目,损及黑睛,或肝胆热毒蕴蒸于目,热灼津液,瘀血凝滞引起;...
第二节 潜病隐匿的机制
580
0001-01-01
《中医疾病预测》
一、机体适应状况存在着差异 个体之间,由于体质不同,对疾病的适应力、耐受性则有很大差异。体质弱的,因耐受性差,所以比较敏感,疾病也就容易暴露出来;而体质强的,耐受性和自调力都比较强,对一些不明显的病证适应力很高,这就是某些病证被隐匿了的缘故。如慢性肾炎蛋白尿患者,素禀体盛的代偿力较强,即使尿化验蛋白有:++,患者亦无明显不适;而体质弱者,只有+,即有明显...
第三节 眩晕
1127
0001-01-01
《中医内科学》
眩晕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体虚久病、失血劳倦及外伤、手术等病因,引起风、火、痰、瘀上扰清空或精亏血少,清窍失养为基本病机,以头晕、眼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眩即眼花,晕是头晕,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其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 眩晕为临床常见病证,多见于中老年人,亦可发于青年人。...
1..
«
84
85
86
87
»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