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7 秒,为您找到 1180 个相关结果.
  • 六和汤

    …制)、木瓜,各一钱。炙甘草,半钱。 功能主治 治心脾不调,气不升降,霍乱转筋,呕吐泄泻,寒热交作,痰喘咳嗽,胃脘痞满,头目昏痛,肢体浮肿,嗜卧倦怠,小便赤涩。并伤寒阴阳不分,冒暑伏热烦闷,或成痢疾,中酒烦渴畏食。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红枣一枚,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六和汤 处方 …
  • 龙胆草散

    …栝楼1两,黄芩1两,栀子仁1两,茵陈1两,川大黄1两(微炒),甘草半两(微炒)。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伤寒壮热,骨节烦疼,连心两肋气账急硬痛,不能食,变为黄。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 《医方类聚》卷五十四引《神巧万全方》 《种痘新书》卷十二:龙胆草散 处方 龙胆草5分,菊花3分,蒺藜3分(炒,去刺),白…
  • 谷芽枳实小柴胡汤《古今医统大全》

    …》:“某左。心下痛年余,屡发,痛缓能食,渐渐目黄溺赤,此络脉中凝瘀蕴热,与水谷之气交蒸所致。若攻之过急,必变胀满,须忌温燥。议用河间金铃子散合无择谷芽枳实小柴胡汤。”3.《医门法律》:“《金匮》重出伤寒阳明病不解,后成谷瘅一证云:阳明病脉迟者,食难用饱,饱则发烦,头眩,小便必难,此欲作谷瘅;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此因外感阳明,胃中之余热未除,故食难用饱。饱则食复生热,两热相合,而发…
  • 独圣丸《良朋汇集》

    …阳搏谓之崩。此言热迫血而妄行也。又曰:阳络伤,则血外溢,阴络伤,则血内溢。外溢者,从上出,内溢者,从下沉也。病人过于作劳,喜怒不节,则络脉伤损而血妄行矣。前症,若因热迫血而妄行者,用加味四物汤。若因络脉伤损者,用八珍汤。若瘀血凝积,佐以独圣丸。”《医方类聚》:“病有头痛发热恶寒,或腹满吐逆,身体不痛,只是四肢倦怠,其证非伤寒也,此是伤寒在肠胃之间,可与感应丸、独圣丸、蓬煎丸、嘉禾散、思食丸,诸伤食…
  • 五香丸

    …钱、檀香五钱、北细辛五钱、僵蚕五钱。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用蜜为丸,每丸重一钱,用蜡壳封固,勿令泄气。每服—丸便效。中风、中寒、中湿、慢惊、伤寒、疟疾、妇人产后血晕昏迷、手足厥冷,俱用姜汤送下;水肿,姜皮汤送下;霍乱,呕吐,用姜炒米汤送下;伤寒,姜葱汤送下;泄泻,炒米汤送下;中风不语。姜皮汤送下;急惊,薄荷汤送下;腹满,大腹皮汤送下;筋骨疼痛,威灵仙汤送厂;瘀血腹痛,苏木汤送下;痰喘,陈皮…
  • 十枣汤

    …逐水 《伤寒论》 悬饮 攻逐水饮 十枣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为泻下剂。具有攻逐水饮之功效。主治悬饮。症见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干呕短气,头痛目眩,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白滑,脉沉弦;水肿。症见一身悉肿,尤以身半以下肿甚,腹胀喘满,二便不利。临床常用于治疗渗出性脑膜炎、结核性胸膜炎、肝硬化、慢性肾炎所致的胸水、腹水或全身水肿,以及晚期血吸虫病所致的腹水等属水饮内停里实证者。 处方 芫花…
  • 芒消汤

    …十二 《外台》卷三十引《延年秘录》:芒消汤 处方 芒消3两。 功能主治 赤疹,心家稍虚,热气相搏,其色赤;漆疮。 用法用量 用汤1升,纳芒消令消散,以帛子沾取拭疹。 摘录 《外台》卷三十引《延年秘录》 《伤寒大白》卷三:芒消汤 处方 芒消、枳壳、厚朴。 功能主治 伤寒13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 摘录 《伤寒大白》…
  • 万应锭

    …没药 孩儿茶 生大黄 延胡索各60克 麒麟竭 明天麻 真熊胆各30克 陈京墨120克 自然铜15克 梅花冰片 原麝香各0.6克 制法 上药十四味,共为细末,用人乳化熊胆杵和成锭,如鼠粪样,飞金为衣,瓷瓶密贮。 功能主治 治痰火中风,半身不遂,湿疹,伤寒,中暑,痢疾,霍乱,瘟毒,黄病,疟疾,小儿痘疹,惊风,妇人经行腹痛,疔毒归心,痔疮,漏疮,喉闭,乳蛾,牙痛,牙疳,无名肿毒。 …
  • 黄耆人参汤

    … 《脾胃论》卷中 《伤寒总病论》卷六:黄耆人参汤 处方 黄耆半两,人参半两,半夏半两,陈橘皮半两,麦门冬半两,当归半两,赤茯苓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安胎。主妊娠伤寒,服汗下诸药,热已退,觉气虚不和者。 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2盏,加生姜3片,煎7分,去滓,下阿胶末1小匕。温与之,每日3-4次。 摘录 《伤寒总病论》卷六 《证治汇补…
  • 解毒化斑汤

    …翘、荷鼻、丹皮、丹参、生地、山楂、通草、荆芥。 功能主治 血热发斑。 摘录 《痧痘集解》卷六 《伤寒大白》卷四:解毒化斑汤 处方 大力子、荆芥、防风、川连、桔梗、蝉蜕、生甘草。 功能主治 清热化癍。主癍痧发出,里有热者。 摘录 《伤寒大白》卷四 《片玉痘疹》卷八:解毒化斑汤 处方 人参、黄耆、甘草、归梢、川芎、大力子(炒)、防风、连翘、荆芥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