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6 秒,为您找到 67321 个相关结果.
  • 呕吐 附:呃逆

    930 2023-11-28 《针灸学-下》
    呕吐 附:呃逆 呕吐 附:呃逆 呕吐 是由于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引起的病证,常伴发于多种疾病。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因呕与吐常同时出现,所以一般并称呕吐。 神经性呕吐、急慢性胃炎、胃扩张、贲门痉挛、幽门痉挛等,均可参照本节治疗。 〔病因病机〕 胃之受纳,腐熟水谷,其气下行,以降为顺。若外感或内伤扰乱胃气,失其和降,...
  • 大轮穴

    777 0001-01-01 《针灸穴位》
    大轮穴,经外奇穴名。出自《福州民间针灸经验录》。位于膝头内上侧,即股骨内上髁上缘处,平腘窝横纹水平线上1寸,脾经血海穴下1寸处。主治妇人月里风、膝关节痛。针0.5-1寸。 名称 大轮穴出处 《福州民间针灸经验录》隶属 经外奇穴位置 位于膝头内上侧,即股骨内上髁上缘处,平腘窝横纹水平线上1寸,脾经血海穴下1寸...
  • 《类经图翼》

    书名。十一卷。明·张介宾撰。刊于1624年。本书用图解方式以辅助《类经》注文之不足,故名“图翼”。主要包括运气(卷一-二)和针灸(卷三-十一)两部分。前者为有关五运六气学说的论述和图表,共80余篇;阐释《内经》运气学说最为详彻,后者首论经络俞穴,次载针灸要穴歌及诸证灸法要穴。意在补充发挥《类经》对《内经》有关针灸经穴方面注释之未尽。书中(特别是针灸部分)广泛...
  • 《类经图翼》

    737 0001-01-01 《中医词典k~l~m》
    书名。十一卷。明·张介宾撰。刊于1624年。本书用图解方式以辅助《类经》注文之不足,故名“图翼”。主要包括运气(卷一-二)和针灸(卷三-十一)两部分。前者为有关五运六气学说的论述和图表,共80余篇;阐释《内经》运气学说最为详彻,后者首论经络俞穴,次载针灸要穴歌及诸证灸法要穴。意在补充发挥《类经》对《内经》有关针灸经穴方面注释之未尽。书中(特别是针灸部分)广泛...
  • 气海穴

    1277 0001-01-01 《针灸穴位》
    气海,经穴名。出自《灵枢·九针十二原》。别名盲原、脖胦、下盲、丹田。属任脉。位于下腹部,脐中下1.5寸,前正中线上。在腹白线上,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和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11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深部为小肠。主治虚脱、形体羸瘦、脏气衰惫、乏力、水谷不化、绕脐疼痛、腹泻、痢疾、便秘、小便不利、遗尿等。为保健常用穴。直刺1-1.5寸。 名称 ...
  • 针刺补泻的原则

    708 0001-01-01 《中医刺灸》
    《灵枢·官能》:“用针之服,必有法则。”针灸临床必须根据病症的属虚属实而施行补法或泻法。《灵枢·经脉》:“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灵枢·九针十二原》:“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这些都是关于补虚泻实方面的论述。针刺补虚、泻实就是要从临床具体情况出发,针对不同病人和不同病情、不同时间,选用恰当的经络...
  • 心俞穴

    1111 0001-01-01 《针灸穴位》
    心俞穴,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长肌,有第5、第5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5、第6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5、第6胸神经后支外侧支。主治心痛、惊悸、失眠、健忘、癫痫、咳嗽、吐血。斜刺0.5-0.8寸。 名称 心俞穴出处 《针灸甲乙经》隶属 ...
  • 卷二下

    861 0001-01-01 《针灸节要》
    一 五乱刺 清气在阴,浊气在阳,荥气顺脉,卫气逆行,清浊相干,乱于胸中,是谓大俛。故气乱于心则烦心密嘿,俛首静伏,乱于肺则俛仰喘喝,按手以呼,乱于肠胃则为霍乱,乱于臂胫则为四厥乱于头则为厥逆,头重眩仆。曰五乱刺者,刺之有道乎!曰:有道以来,有道以去,审知其道,是谓身宝。曰:愿闻其道。曰:气在于心者,取之手少阴心主之俞,气在于肺者,取之于手太阴荥,足少阴俞,...
  • 620 0001-01-01 《普济方·针灸》
    治 癖气块膈痛(资生经)。穴膈俞治 癖。腹寒。膝股内痛逆。小便不利。穴三阴交治 癖积聚。穴脾俞治寒癖结气。穴中脘治癖块腹坚硬。及脉厥厥动。穴下脘治腹满。 癖。不嗜食。腹虚鸣。呕吐。胸背相引痛。喘咳。口干。痰癖。胁下痛。重肋疝瘕。穴不容治 癖冷气。心腹胀满。食饮不为肌肤。穴漏谷治 癖。穴大溪 三里治癖聚。穴灸气海灸。天枢各百壮。 治 癖。小肠。膀胱。肾俞。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