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7 秒,为您找到 1920 个相关结果.
  • 黄耆当归散

    …频数,淋沥不禁。 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 《医宗金鉴》卷四十八 《圣济总录》卷一二八:黄耆当归散 处方 黄耆(锉)10两,当归(切,焙)8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石痈久不愈。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以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二八 《普济方》卷三五○:黄耆当归散 处方 黄耆2两,当归2…
  • 益母草口服液

    …,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稠膏状,加水稀释至500ml,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加糖精钠0.4g,使溶解,加水调整总量至1000ml,搅匀,滤过,灌装,灭菌,即得。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化瘀调经。用于热结血瘀,月经过多;产后子宫出血,子宫复原不全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0~20ml,一日3次;或遵医嘱。 注意 孕妇禁用。 规格 …
  • 玉益酒

    …材洗净后研细碎,装入纱布袋中; 2.与白酒一起放入砂锅内,上火煎煮40分钟; 3.过滤去渣留液,入瓶备用。 功能主治 补气养血,滋阴补肾。主治诸虚百损,体弱无力,头晕目眩,胃纳不佳,腰膝酸软,男子阳萎、早泄,女子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以及盆腔炎等症。 用法用量 每次10~20ml,每日1次,临睡前饮用。 备注 (1)玉竹:甘平之味,养阴生津,润肺养胃。黄芪:甘温益气。白术:健…
  • 九龙丸

    … 制法 上药九味,各为细末,红米饭为丸,如梧桐子大,不得见火、日,阴干。布囊盛之。 功能主治 治疠风焮痒痛。 用法用量 每服9克,每日服三次,茶清送下。病起一年者服1料,十年余者服10料。 如下体甚者,加牛膝60克,防己30克。 摘录 《张氏医通》卷十四 《袖珍》卷二引《圣惠》:九龙丸 别名 九仙丹 处方 川芎半两,石膏半两,白芷半两,川乌头半两,草乌…
  • 鲁府遇仙传种子药酒

    …,泡,去粗皮)180克 白蜂蜜3千克(置锅内熬滚,入前三味调匀,再用微火熬膏倾入瓷坛内,又加南烧酒10千克、糯米白酒5千克入蜜坛内)绵黄耆(蜜炙)人参 白术(去芦)当归 川芎 白芍(炒)生地黄 熟地黄 小茴香 覆盆子 陈皮 沉香 木香 甘枸杞子 官桂 砂仁 甘草 乳香 没药 北五味子 制法 上药,为细末,共入蜜坛内和匀,竹箬封口,面外固,入锅内,大柴火煮二炷香,取出,埋于土中三日,去火毒。…
  • 萝卜子丸

    …2两(炒黄)。 制法 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蛊气胀满,四肢虚浮,上气喘急,大小便秘涩。 用法用量 每服10-30丸,橘皮汤送下。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十 《圣惠》卷七十:萝卜子丸 处方 萝卜子1两(微炒),冬瓜子仁半两(微炒),栝楼子仁半两,诃黎勒皮半两,麦门冬1两(去心,焙),五味子半两,皂荚子仁半两(微炒),桂心半两,甘草半两…
  • 化涎半夏辰砂丸

    …砂半两(别研),皂(炮熟,裂去皮)半两,青橘皮半两(去白),腻粉2钱7分。 制法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化痰涎。主 用法用量 每服7丸,生姜汤或腊茶、薄荷汤任下,加至10丸。 摘录 《传家秘宝》卷二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化涎半夏辰砂丸组成 天南星(炮裂)一两,半夏曲一两,人参半两,辰砂(别研)半两,皂(炮熟,裂去皮)半两,…
  • 臁疮隔纸膏

    …日1换。 摘录 《文堂集验方》卷四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臁疮隔纸膏 别名 臁疮夹纸膏 处方 黄占5两,飞丹4两,铅粉4两,轻粉2钱,乳香2钱,没药2钱,冰片3分,麻油(春、夏2两,秋、冬3两)。 制法 先将占、油煎5-6沸,下乳、没再2-3沸,下轻粉,随下丹、粉,槐、柳枝搅10余沸,取起冷定后,下冰片搅匀,瓶盛,浸水中1宿,出火毒。 功能主治 臁疮。 …
  • 龙骨饮

    …,干姜(炮)1两,伏龙肝5两,槲叶10枚(炙)。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妇人经血暴下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二 《圣济总录》卷一七八:龙骨饮 处方 龙骨1两半,黄连(去须)1两半,人参1两,甘草(炙,锉)1两,干姜(炮裂)1两,半夏(汤洗10遍,焙干)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
  • 虎骨熊油膏

    …2两,莪术2两,藏红花2两,母丁香2两,肉桂2两,虎骨1架,麝香2两,熊油5斤,蜈蚣10条,白花蛇1盘,细辛1两,白芍2两,天麻2两,芫花2两,羌活2两,牛膝2两,青风藤2两,三棱2两。 制法 上药用香油20斤熬至滴水成珠,再下黄丹收之,同时下入乳香、没药面。 功能主治 驱风散寒,通窍止痛。主筋骨疼痛,麻痹不仁,症瘕腹痛,四肢拘挛,肩背风湿,腰腿寒痛。 用法用量 摊时每斤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