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27 秒,为您找到 374395 个相关结果.
  • 掺药

    700 0001-01-01 《中医名词词典》
    也是外用药。掺药一般是把少量药粉放在膏药药中心,贴在肿疡上;掺药也可以掺布于油膏上,或直接掺布于疮面上,或粘附于药线上,而插入疮口内。由于掺药处方不同,所以具有消肿、散毒、提脓去腐、腐蚀而平1肉、生肌收口、定痛止血等不同作用(提脓去腐的升丹,即是掺药之一)。
  • 《药按》

    832 0001-01-01 《中医词典x~y》
    医案著作。又名《锦囊治疗方论》,一卷。(即《冯氏锦囊秘录》卷二十)。清·冯兆张撰。为冯氏的医案记录。所列医案除述证用方外,附论方义,颇有发挥。
  • 药丞

    709 0001-01-01 《中医词典x~y》
    东汉时医官名。东汉时期,太医令之下曾设药丞、方丞各一人,药丞主药,方丞主药方,药丞专管药品。这是医与药分工管理的开端,也是一个进步。
  • 药毒

    699 0001-01-01 《中医词典x~y》
    中药学名词。指因误服有毒药物,或治疗中错用药物,或用不合格、变质的药物,或用药剂量过大及药物配伍失度所致药物毒副作用。
  • 药烦

    701 0001-01-01 《中医词典x~y》
    证名。服药后出现烦闷及头、身发痒等症。见《温疫论》上卷。《伤寒绪论》论烦热:“凡服药后,烦闷不安,头面发际遍身发痒者,谓之药烦。此胃虚不能胜药力也。与热姜汤徐徐呷之。药中宜加生姜以行胃气自安。”见于药物反应、药物过敏。
  • 《药鉴》

    700 0001-01-01 《中医词典x~y》
    药学著作。二卷。明·杜文燮撰。刊于1598年。卷一药性总论,首载寒、热、温、平四赋,较之《药性赋》有所增补,次记用药、制方、禁忌、主病、运气等内容;卷二分别论述173种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和临床应用,其中对于各药的气味、阴阳、升降、分经及配伍应用,论述较详。现有明刻本及上海科技出版社排印本。
  • 痰药

    468 0001-01-01 《本草百科》
    别名 野杜仲[湖北]、四棱子 来源 卫矛科卫矛属植物大花卫矛 Euonymus grandiflorus Wall.和肉花卫矛 E. carnosus Hemsl.,以根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 微苦、涩,平。 功能主治 软坚散结,祛风除湿,通经活络。用于淋巴结结核,跌打损伤,肾虚腰痛,风湿...
  • 枯药

    580 0001-01-01 《中药方剂》
    方出《医学纲目》卷二十七,名见《医部全录》卷二○八:枯药 处方 赤脚蜈蚣1条(香油煎酥,纸上挹干),乳香2钱,没药2钱,麝香5分,粉霜5分,人指甲5钱。 制法 上除麝香另研,余俱用泥裹煨干为末。 功能主治 枯痔。主痔。 用法用量 以鹅毛管盛药吹患处。如有水,即时出尽,不疼,其物结1硬丁,用线系在上揭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