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4 秒,为您找到 158551 个相关结果.
  • 八邪穴

    1734 0001-01-01 《针灸穴位》
    八邪,经外奇穴名。出《医经小》。别名八关、八关大刺。位于手背,第1~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左右共8穴。布有桡神经浅支的手背支、尺神经手背支、尺神经肌支和手背动、静脉。主治局部病症、手背肿痛、手指麻木、手指关节疾患、头项五官病症、头痛、项痛、咽痛、目痛、牙痛、烦热、疟疾、毒蛇咬伤等。斜刺0.5-0.8寸。 名称 八邪穴别名 ...
  • 池前穴

    1120 0001-01-01 《针灸穴位》
    池前,经外奇穴名。出自《常用新医疗法手册》。别名新四号、聋9。位于颈后部,枕骨下际项部肌肉隆起外缘的凹陷前0.5寸处,左右计2穴。浅层布有枕小神经和枕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枕下神经等结构。主治耳聋。斜刺2-2.5寸。 名称 池前穴别名 新四号、聋9出处 《常用新医疗法手册》隶属 经外奇穴位置 ...
  • 下中极穴

    1672 0001-01-01 《针灸穴位》
    下中极穴,经外奇穴名。出自《针灸》(上海中医院编)。别名中极下。位于腹部正中线上,中极穴下0.5寸处,计1穴。浅层主要布有髂腹下神经前皮支和腹壁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主要有髂腹下神经的分支。主治尿失禁等。向耻骨方向斜刺2-2.5寸。 名称 下中极穴别名 中极下出处 《针灸》(上海中医院编)隶属 ...
  • 前言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有关胃肠道疾病的研究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内科医师而言,消化道一直是肉眼无法看到的盲区。自从有了纤维内窥镜的应用,胃肠病家才有幸能看到消化道,并知道有否病变。但凭此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某些胃肠道功能性疾病,尤其是动力异常性疾病,依据视力所见是不能确定诊断的。 近年来,由于对胃肠道生理的大量研究,从而建立了很多新的技术,如pH监测、胃肠...
  • 十六、放射医

    1714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1956年,谢志光教授、汪绍训教授,创造了汪一谢氏公式,测量国人心脏表面面积的预计值。这一研究,是国内应用最广泛的研究成果之一。此外有一些作者分析总结了支气管肺癌的漏误诊原因,其中X线表现不典型,肺结核合并肺癌,发生于炎症或结核瘢痕之上的瘢痕癌,隐匿型肺癌等。由于CT的普及,使得纵膈病变的定位更加准确。八十年代后期,设备的进步,HRCT出现,使人们能在活体上...
  • 《五脏六腑图说》

    930 0001-01-01 《中医词典t~w》
    综合性医书。又名《经络图说》。一卷。清·高思敬撰。本书用白话文将脏腑的形态,对照《内经》、《医林改错》以及西医的解剖图形分别绘出对照说明。在中西医有关解剖的合参方面作了一些初步尝试。书后附有五脏药性补泻温凉歌、三百六十穴歌和各经的经脉经穴图等。本书收入《高憩云外科全书十种》,现存光绪十五年南昌天禄阁刻本及1917年排印本。
  • 二、中医理——阴阳五行(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4857 0001-01-01 《中医之钥》
    (一)什么是五行相生相克呢? 宇宙间上下左右与中心五点均衡之基本动能,为能的升、降、扩散、收缩与稳定,其作用综合分别为火、水、木、金、土代表之,能的生长为阳,消耗为阴,能的助力为生,阻力为克。人为小天地,天地之五行即人身体的五行。人身之五脏五行为肺金、心火、肝木、肾水、脾土五行为人体五脏之能的五种活动现象。 兹以肺“金”为例:肺主气、气动即为风,风即能...
  • 天牖穴

    1719 0001-01-01 《针灸穴位》
    天牖,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属手少阳三焦经。位于颈部,横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凹陷中。在胸锁乳突肌止部后缘,有枕动脉肌支,耳后动、静脉及颈后浅静脉,布有枕小神经本干,深层为副神经、颈神经。主治头痛、头眩、项强、目不明、暴聋、鼻衄、喉痹、瘰疬、颈项强痛。直刺0.5-1寸。 名称 天牖穴出处 《灵枢·本输》隶属 ...
  • 第一节 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6003 2023-11-28 《中医医学概念》
    第一节 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中医是以阴阳五行说、脏象经络说、气血津液说等为基础,以整体观为主导思想,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的一门科。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有了显著发展,术思想也出现了活跃的局面。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医经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