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30
秒,为您找到
55030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搜课程
搜药方
搜药材
卷之七 针灸直指
1228
0001-01-01
《古今医统大全》
[卷之七\针灸直指] 素问针灸方宜始论 《素间·异法方宜论篇》帝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
卷一
827
0001-01-01
《外科理例》
钦定四库全书 外科理例卷一 明 汪机 撰 疮疽脉一 浮 主表症浮数之脉应发热不发热反恶寒痈疽也洪 主血实积热肿?洪大则疮势进脓未成宜下溃 脓後洪大难治若自利不可救 滑 主热主虚脓未溃者宜内消脓溃後宜托里所谓 始为热终为虚也 数 主热仲景曰数脉不时见生恶疮又曰肺脉俱数 则生疮诸疮脉洪数里欲有脓结也 散 脓溃後烦满尚未全退其脉洪滑麄散难治以正...
颈百劳穴
1449
0001-01-01
《针灸穴位》
颈百劳,经外奇穴名。出自《穴名标准化方案》。别名百劳。位于项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大椎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处,左右计2穴。浅层布有第4、5颈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有第4、5颈神经后支的分支。主治咳嗽、气喘、哮喘、骨蒸潮热、盗汗、自汗、肺结核、百日咳、顿咳、颈肌痉挛、项部扭伤不能回顾、落枕、产后周身疼痛、角弓反张、瘰疬等。直刺或斜刺0.5-1...
策
1214
0001-01-01
《针灸大成》
诸家得失策 问:“人之一身,犹之天地,天地之气,不能以恒顺,而必待于范围之功,人身之气,不能以恒平,而必待于调摄之技。故其致病也,既有不同,而其治之,亦不容一律,故药与针灸不可缺一者也。然针灸之技,昔之专门者固各有方书,若《素问》、《针灸图》、《千金方》、《外台秘要》,与夫补泻灸刺诸法,以示来世矣。其果何者而为之原欤?亦岂无得失去取于其间欤?诸生...
二、脏腑经络辨证与针灸
1402
2023-11-28
《针灸学-下》
二、脏腑经络辨证与针灸 (一)肺 (二)大肠 (三)胃 (四)脾 (五)心 (六)小肠 (七)肾 (八)膀胱 (九)心包 (十)三焦 (十一)肝 (十二)胆 二、脏腑经络辨证与针灸 (一)肺 肺居胸中,司呼吸,主一身之气,外合于皮毛,上与喉鼻相通,为清肃之脏。外邪侵入皮毛口鼻,多传人肺脏。肺主治节,朝百脉,与五脏六腑关系最...
新建穴
1702
0001-01-01
《针灸穴位》
新建穴,经外奇穴名。出自《新针灸学》。位于髋部,在股骨大粗隆与髂前上棘连线的中点,阔筋膜张肌中,当居髎穴前方,左右计2穴。布有股外侧皮神经。主治臀上皮神经炎、坐骨神经痛、感冒、发热、股外侧皮神经炎、股关节炎、股神经痛等。直刺0.8-1.2寸。 名称 新建穴出处 《新针灸学》隶属 经外奇穴位置 位于髋部,在股...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六
1066
0001-01-01
《千金翼方》
针灸上 取孔穴法第一 论曰,安康公李袭兴称武德中出镇潞州,属随徵士甄权以新撰明堂示余,余既暗昧未之奇也,时有深州剌史成君绰忽患劲肿如数升,喉中闭塞水粒不下已三日矣,以状告余,余屈权救之,针其右手次指之端,如食顷气息即通,明日饮噉如故,尔后缙绅之士,多写权图略,遍华裔,正观中入为少府奉顷修明堂,与承务郎司马德逸太医令谢季卿太常丞甄立言等,校定经图,於后...
神阙穴
1385
0001-01-01
《针灸穴位》
神阙,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脐中、气舍、气合、环谷、维会、命蒂。属任脉。位于脐区,胳中央。在胳窝正中,有腹壁下动、静脉,布有第10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深部为小肠。主治虚脱、中风脱证、腹痛、腹胀、腹泻、痢疾、便秘、脱肛、水肿、小便不利。为保健灸常用穴。一般不针,多用艾条灸或艾炷隔盐灸法。 名称 神阙穴别名 脐中、气...
手厥阴心包络五穴(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836
0001-01-01
《子午流注说难》
一、中冲(井穴) 部位 在手中指之端. 证治 热病烦闷.汗不出.掌中热.身如火.心痛烦满.舌强. 针灸 针入一分.灸一壮. 按∶中冲乃心包络所出之井穴.膻中为臣使之官.其脉出手三阴之正中.手诸井穴皆在指侧.此穴独居中指端之正中.故名中冲. 二、劳宫(荥穴) 部位 在掌中中指本节之内间. 证治 中风善怒.悲笑不休.手痹热病.三日汗不出.怵...
治病八法(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988
0001-01-01
《中医刺灸》
烧山火、透天凉 《金针赋》:“烧山火,治顽麻冷痹。先浅后深,用九阳而三进三退,慢提紧按,热至紧闭插针,除寒之有准。”《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烧山火能除寒,三进一退热涌涌。……凡用针之时,须拈运入五分之中,行九阳之数,……渐渐运入一寸之内,三出三入,慢提紧按。若觉针头沉紧,其针插之时。热气复生,冷气自除。未效,依前再施也。”针法是:视穴位的可刺深度,...
1..
«
7
8
9
10
»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