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8 秒,为您找到 32113 个相关结果.
  • 卷七

    570 0001-01-01 《吴医汇讲》
    辨脾胃升降 余尝考治脾胃莫详于东垣,求东垣治脾胃之法,莫精于升降。夫升降之法易知,而升降之理难明。其在《经》曰:“脾胃为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盖脾主生化,其用在于无形。其属土,地气主上腾,然后能载物,故健行而不息,是脾之宜升也明矣。胃者,水谷之海,容受糟粕,其主纳,纳则贵下行,譬如水之性莫不就下,是胃之宜降也又明矣。故又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
  • 卷十四

    618 0001-01-01 《验方新编》
    中风 (与筋骨门参看。) 中风症 凡中风忽然昏倒,不省人事,须先顺气,然后治风。用竹沥、姜汁调苏合丸。如口噤,撬开灌之,如撬不开,急用牙皂、生半夏、细辛为末,吹入鼻内,有嚏可治,无嚏则死。最要分别闭与脱二证。如牙关紧闭,两手握固,即是闭证,用苏合香丸(药店有买)或三生饮(沫、剂理惟脉 中风诸方 三生饮:治中风牙关紧闭,两手握紧。若口开手撒则不可服。...
  • 第六节 失眠的预防

    575 0001-01-01 《中医养生学》
    失眠,中医称为“不寐”,是指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其表现有:夜晚难于入眠,白天精神不振,工作和学习效率低。失眠可分为偶然性失眠与习惯性失眠。偶然失眠不能算作疾病,它是由偶然因素引起的。长期、反复的失眠称习惯性失眠,又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种。习惯性失眠就是病态了。 一、失眠的分型 失眠有多种分类方法,按现代最常见的失眠分类法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起始...
  • 第三节 颅脑CT诊断(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686 0001-01-01 《放射诊断学》
    一、检查方法 颅脑CT主要用横断面,有时加用冠状断面。横扫多采用以听眦线(外耳孔与外眦联线)为基线,依次向头顶扫描10个切层,层厚10mm,层距10mm。根据病情平扫之后再行增强扫描。有时为了显示小脑桥脑角池或鞍上池的小肿瘤,可进行脑池造影CT。 二、正常表现 CT诊断主要依据是观察组织密度差异。颅骨为最高密度白影,CT值可达+1000H。鼻窦...
  • 第四节 经别、络脉、经筋、皮部(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627 0001-01-01 《中医基础理论》
    一、经别 (一)经别的含义 经别为十二经别的简称,是十二经脉别出的,分布于胸腹和头部,沟通表里两经并加强与脏腑联系的另一经脉系统。它是包括在十二经脉范围以内的经脉,故称其为“别行的正经”。 (二)经别的循行 十二经别的循行都是从四肢开始深入内脏,然后再上至头颈浅部,而表里相合。它的“离、合、出、人”的部位,虽和十二经的循行通路有密切关系,但在循行的...
  • 神应经

    995 0001-01-01 《神应经》
    成化九年癸巳,孟冬,日本国岛山殿所使副官人信HT 隐士良心言,我国二百年前有两名医,一为和介氏,一为丹波氏,此二医专治痈疽疔疖瘰 等疮,定八处灸法甚有神效。 八穴灸法 头部二穴 诸疮发于头部,则耳尖上周回用禾杆量之(自左耳尖上起端右旋,经以其杆当结喉下至项后双垂之,以患人手横握其端而切去之(以其杆中央当结喉下,两右会于项后,双垂之。以患人手横握其两端之...
  • 器具总论

    607 0001-01-01 《伤科汇纂》
    《医宗金鉴》总论曰:跌扑损伤,虽用手法调治,恐未尽得其宜,以致有治如未治之苦未可云医理之周详也。爰因身体上下正侧之象,制器以正之,用辅手法之不逮,以冀分者复合,欹者复正,高者就其下,陷者升其位。则危症可转于安,重伤可就于轻,再施以药饵之功,更示以调养之善,则正骨之道全矣。 裹帘 《医宗金鉴》曰:裹帘以白布为之,因患处不宜他器,只宜布缠,始为得法,故名裹帘,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