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20 秒,为您找到 204558 个相关结果.
  • 三、药物的吸收

    825 0001-01-01 《医院药学》
    药物被机体摄取的过程为吸收,即是:药物从用药倍位进至循环系统的过程。药物的吸收倍位有胃、肠以及口腔、直肠及皮肤等。 (一)消化道吸收 1.消化道上皮细胞细胞膜(生物膜)由于药物在消化道内是透过上皮细胞而吸入循环系统,故上皮细胞膜的性质决定药物吸收的难易。 2.药物吸收机制 (1)被动扩散(passivediffuson)脂溶性药物由被动扩散透过生物...
  • 一、原电池

    533 0001-01-01 《医用化学》
    将锌片插入CuSO4溶液中,锌片上的Zn原子失去电子成为Zn2+而溶解;溶液中的Cu2+得到电子成为金属Cu在锌片上析出,即发生如下的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中电子从锌原子转移给铜离子。由于锌片和硫酸铜溶液直接接触,溶液中铜离子无秩序地自由运动,使得 Zn和Cu2+之间电子的转移是直接的、无序的,不能定向地形成电流,化学能都以热的形式散失在环境之中。 ...
  • (二)化学性危害因素与健康的关系

    688 0001-01-01 《预防医学》
    环境化学物引起生物体损害的能力称为毒性,所产生的损害总称为毒作用。毒物毒性的大小可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用动物实验或其它方法检测。毒物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后可引致相应的症状和体征。根据病程病变发展的快慢及作用特点可分为急性、慢性和慢性特殊毒作用。 1.急性毒作用(acute toxicity) 指机体一次大剂量接触或在24小时内多次接触一种环境化学物质...
  • (拼音K)第三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4593 0001-01-01 《中医词典k~l~m》
    开郁法 导引功法名。《医学入门·导引》:“其法以两手旋舞向前向后,两足作白鹭行走状,不拘数。良久,复以左手搭右肩,右足搭左膝腕委中而行;右手搭左肩,左足搭右膝腕委中而行,良久,复以左手向前泊腹,右足搭左膝盖而行;右手向后泊腰,左足搭右膝盖而行。良久,以两手极力托天,两足极力踏地,得以两手向后向下,两足十趾挽起,仰面偃腹使气下行。良久,蹲倒,以两手极力攀起...
  • 万病回春

    万病回春 万病回春 明•龚廷贤(号云林)撰,成书于1587年。 龚廷贤世医出身,生平著述颇多,本书是他的代表作。龚氏参阅上自《内经》《难经》等古典医籍,下迄金元四大家等历代医学著述和方书,吸取前人有关论述的精华部分,参以己见编纂而成。以“凡疾者疗之,沉疴顿越,如草木之逢春”,故名。全书共八卷,卷一首以“万金一统述”为题,概括性的论述天地人、阴阳五行...
  • 颅囟经

    颅囟经 颅囟经 本书不著撰者名氏,据载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儿科专著,原书早佚,现行本为《永乐大典》中的辑录本。本书《宋史艺文志》中载有二卷。《四库全书总目》曰:“其名颅囟者,按首骨曰颅,脑盖曰囟,殆因小儿初生,颅囟未合,证治各别,故取以名其书”。 书分二卷,包括脉法、病证、惊癫痫、疳痢、火丹、杂证等六个部分。上卷首论小儿脉法与大人不同;次列病证,讨论了...
  • 一、内科

    1435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一)杂病 两宋时期是中国医学史上一个高度发展的时期,尤其医学理论研究的深化是此期医学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一特点也相应地反映在此期内科杂病学术的发展中。 病因病机的理论发挥 南宋医家陈言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提出著名的“三因论”还注意到致病因素相互间的密切联系,并以之论证杂病的发病原因。如咳嗽,“要之内因七情,外合六淫、饮食、起居、房劳、叫呼、皆能单...
  • 蓖麻根

    1086 0001-01-01 《本草百科》
    《中药大辞典》:蓖麻根 拼音注音 Bì Má Gēn 出处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来源 为大戟科植物蓖麻 的根 。 化学成分 根含反癸烯-2-三炔-4,6,8-酸甲酯、十三烯-1-五炔-3,5,7,9,11,β-谷甾醇。 性味 《福建中草药》:"淡,微温。" 功能主治 镇...
  • 清热解毒合剂

    550 0001-01-01 《中药方剂》
    处方 元参10克,生石膏25克,板蓝根15克,儿茶5克。 功能主治 凉营解毒,清咽利膈,收敛去腐。主肺胃积热。 用法用量 制成浓缩剂型,每日1剂(50毫升),日服2次。 摘录 《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儿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