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6 秒,为您找到 101841 个相关结果.
  • 第三节 类风湿性关节 炎先兆

    634 0001-01-01 《中医疾病预测》
    类风湿性关节炎,也属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肝肾亏损为本,风湿毒邪为标,故远期先兆即隐藏于肝肾潜证之中,近期先兆则以风湿之兆为标志。但本病也易侵害内脏,尤其为心的损害,故其凶兆往往发露于心…… 一、概述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关节炎演变的全身性疾病,因有免疫反应现象,故属自身免疫性疾病。 本病以侵犯小关节为特点,严重时可发生强硬及畸形,甚至萎缩,甚至可损...
  • 李根皮

    688 0001-01-01 《本草百科》
    《中药大辞典》:李根皮 拼音注音 Lǐ Gēn Pí 别名 甘李根白皮(《金匮要略》)。 出处 《别录》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李根皮的韧皮部 。 归经 《长沙药解》:"入足厥阴肝经。" 性味 苦咸,寒。 ①《别录》:"大寒。" ②《药性论》:"味咸。" ③《日华于本草...
  • 便肠垢

    680 0001-01-01 《中医词典a~b》
    证名。大便排出垢腻腐败物质。为大肠湿热之证。见于热泻、热痢等病。《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大肠有寒者,多鹜溏;有热者,便肠垢。”《医学入门》卷五:“肠垢即热泻,鸭溏即寒泻。”《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由热痢蕴积,肠间虚滑,所以因下痢而便肠垢也。”参见肠垢、热泻、热痢等条。
  • 痰饮胁痛

    687 0001-01-01 《中医词典t~w》
    病证名。指胁痛因于痰饮所致。《金匮要略》有“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咳嗽则转甚”的记载。《东医宝鉴·外形篇》:“痰饮流注于厥阴之经,亦能使胁下痛,病则咳嗽、气急引胁痛。”孙一奎治此病证,主张用导痰汤(见《赤水玄珠》卷四)。悬饮胁痛(胸膜积水)可用十枣汤、控涎丹。参见停饮胁痛条。
  • 胎动欲产

    578 0001-01-01 《产鉴》
    妊娠日月未足而痛如欲产者,因劳役怒气,调养不节,或房室所伤,或负重闪肭,或因宿有冷气,故有此症。可用加减安胎饮。 加减安胎饮 知母 杜仲 木香 续断 香附 陈皮 乌药 紫苏 白芍 川芎 当归 白术 酒芩 见血加地榆、牡蛎、艾叶。 【附方】 当归散 (《金匮要略》方) 当归 黄芩 芍药 川芎 白术 ...
  • 越婢加半夏汤

    476 0001-01-01 《中药方剂》
    别名 半夏汤(《普济方》卷二十七)。 处方 麻黄12克 石膏25克 生姜9克 大枣15枚 甘草6克 半夏9克 功能主治 宣肺泄热,止咳平喘。治肺胀,咳嗽上气,胸满气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 用法用量 上药六味,以水1.2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温服。 摘录 《...
  • 身肿

    693 0001-01-01 《中医词典r~s》
    证名。即水肿。《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寸口脉沉而迟,沉则化水,迟则化寒,寒水相搏,趺阳脉伏,水谷不化,脾气衰则鹜溏,胃气衰则身肿。”“肺水者,其身肿,小便难。”有风寒身肿、寒湿身肿、湿热身肿、燥火身肿、黄汗身肿、肺虚身肿、肺热身肿、脾虚身肿、脾热身肿、肝肾虚肿数种。详各条。
  • 乳中

    674 0001-01-01 《中医词典r~s》
    名词。出《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 ①《脉经》中“乳”字作产字解释。《辑义》:“乳中盖在草蓐之谓。”指妇女正在分娩期间。 ②泛指哺乳期。 ③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乳头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不针灸。只作胸腹部腧穴的定位标志——两乳头之间作8寸。
  • 逍遥散证

    557 0001-01-01 《临证实验录》
    王某,女,25岁,唐林村人。经常无故悲哭,寡言默语,神志呆滞,已逾四月。因田畴歉收,家境不丰,治疗一拖再拖,症情愈演愈重。近缄口不言,形同木偶,或嗤嗤对人傻笑。经反复慰导,偶亦回答一二。视其舌,淡红少苔。诊其脉,沉弦有力。 观其脉症,知为脏躁,由忧虑而得。张景岳云:“至若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治宜舒肝解郁,养心通窍,再延不治,将成癫矣。拟逍...
  • 正文 跋

    864 0001-01-01 《伤寒发微》
    余八九岁入挚时。家君即酷嗜岐黄家言。间为人治病。取著厅效。时年甫三十。以当时肆力举文字。未边问世词后南走湖湘。北游齐鲁。行医中恒以方书自随。未裳一日暂废。及自维县归。家居数载。假即与晨中钱性芳。朱翔云冯箴若诸先生互相讨论。以阐发经旨为要务。而以刘李张朱之溺于一偏为非是。里中时医闻之。多何汉其言而不之信。以是不治于众口。道尼不行。岁已未。悬壹于泥上。以利济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