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22 秒,为您找到 67321 个相关结果.
  • 建里穴

    1025 0001-01-01 《针灸穴位》
    建里,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属任脉。位于上腹部,在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上。在腹白线上,有腹壁上、下动、静脉的分支,布有第8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深部为横结肠。主治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腹痛、水肿。直刺1-1.5寸。 名称 建里穴出处 《针灸甲乙经》隶属 任脉位置 位于上腹部,在脐中上3寸,前正...
  • 针灸黄胆法

    604 0001-01-01 《备急千金要方》
    正面图第一 (寅门 上龈里 上 挟人中 挟承浆 舌下 唇里 颞 巨阙 上脘 阴缝)寅病。 上龈里穴 正当人中及唇,针三 ,治马黄黄胆等病。 上 穴 入口里边在上缝赤白脉是,针三 ,治马黄黄胆四时等病。 舌下穴 挟舌两边,针治黄胆等病。 唇里穴 正当承浆里边逼齿龈,针三 ,治马黄黄胆寒暑温疫等病。 颞 穴 在眉眼尾中间,上下有来去络脉是。针灸之,治...
  • 惊痫第三(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906 0001-01-01 《备急千金要方》
    候痫法 夫痫,小儿之恶病也,或有不及求医而致困者也。然气发于内,必先有候,常宜审察其精神,而探其候也。 手白肉鱼际脉黑者,是痫候;鱼际脉赤者,热;脉青大者,寒;脉青细为平也。 鼻口干燥,大小便不利,是痫候。 眼不明上视喜阳,是痫候。 耳后完骨上有青络盛,卧不静,是痫候,青脉刺之令血出也。 小儿发逆上啼笑面暗,色不变,是痫候。 鼻口青时小惊,是...
  • 内昆仑穴

    1429 0001-01-01 《针灸穴位》
    内昆仑,经外奇穴名。载于《太平圣惠方》。位于足内踝后下方与跟腱之间凹陷中,与外踝高点相平,肾经太溪穴下方,外与膀胱经昆仑穴对,左右计2穴。浅层布有隐神经的小腿内侧皮支,深层有胫神经。主治转筋、腓肠肌痉挛、胸腹坚满、妇人瘕聚、小儿阴肿、四肢厥冷、呕吐等。直刺0.3-0.6寸或透刺。 名称 内昆仑穴出处 《太平圣惠方》隶属 ...
  • 灸法在急症中的应用

    1.隔盐灸 将细沙食盐放在神阕穴上,盐上放大艾炷点燃施灸,每次3~9壮,或用艾条灸10~15分钟。治疗急性肠胃炎、中风脱证、中暑休克等。 2.隔姜灸 将鲜姜切成0.3~0.4cm厚的片,放在选好的穴位上,把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每次灸3~9壮,换艾炷不换姜片,或用艾卷灸10~15分钟。治疗哮喘发作、风寒咳嗽、急性荨麻疹、泄泻、虚寒胃痛、面瘫、心绞痛...
  • 耳针疗法

    738 0001-01-01 《中医词典e~f~g》
    针刺疗法之一。指针刺耳廓特定穴位治疗疾病的方法。《灵枢·口问》“耳为宗脉之所聚”,指出了耳与全身经脉、脏腑的密切联系。利用针灸刺激耳廓治疗疾病,在历代医学文献中均有散在记载,民间亦有流传,但未形成系统。50年代以来,通过吸收国外研究成果,临床应用有了突出的发展,已成为一种系统的针刺疗法。耳针疗法目前已由单纯针刺发展为埋针、温针、电针、水针、穴位离子透入、艾灸...
  • 水突穴

    1032 0001-01-01 《针灸穴位》
    水突,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 。别名水门。属足阳明胃经。位于颈部,横平环状软骨,胸锁乳突肌前缘。有颈阔肌,在环状软骨外侧,胸锁乳突肌与肩胛舌骨肌上腹的交叉点,外侧为颈总动脉,布有颈皮神经,深层为交感神经发出的心上神经及交感干。主治咽喉肿痛、失音、咳嗽、气喘。直刺0.3-0.8寸。 名称 水突穴别名 水门出处 《针...
  • 乳下穴

    1283 0001-01-01 《针灸穴位》
    乳下,经外奇穴名。出自《肘后方》。位于胸部,乳头直下1寸处,即足阳明胃经乳中穴下1寸,乳根穴上0.6寸处,左右计2穴。皮肤有第4、5肋间神经前支的外侧皮支分布,深层有胸内、外侧神经的分支。主治腹痛腹满、腹胁疼痛、乳肿少乳、小儿癖疾、久咳、反胃、干呕、吐逆、胃脘痛、闭经等。 名称 乳下穴出处 《肘后方》隶属 经外奇穴位...
  • 卷第九十九 针经序

    597 0001-01-01 《太平圣惠方》
    针经序 夫针术玄奥。难究妙门。历代名工。恒多祖述。盖指归有异。机要互陈。或隐秘难明。 或言晓宗斯经将来夫黄帝正经者。是先圣之遗教。及后人之令范。是以先明流注孔穴。靡不指名其原。若或苟营指从缘春夏阳气在上。人气亦在上。故当浅取之。秋冬阳气在下。人气亦在下。故当深取之。是以春夏各致一阴。秋冬各致一阳者也。然春夏温必致一阴者。初下针沉之。至肾肝之部得气。乃引持...
  • 伤寒热气

    627 0001-01-01 《普济方·针灸》
    治腹痛而热。穴行间治腹中热。穴中极治五脏热。及身体热。脉弦急。 灸第十四椎与脐相当。五十壮。老少增损之。若虚寒至百壮。横间三寸灸之。 治身体热腹痛。穴气冲治腹中热。喜渴涎出。是蛔也。手持之物令得移。穴刺中脘穴。亦不可容易针治腹中大热不安。穴气冲治寒热入腹。穴关元治久冷。穴天枢灸百壮。 治腹寒。穴阴陵泉 三阴交治腹中寒热。穴隐白疗热风冷痹。穴下廉治寒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