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21
秒,为您找到
30098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搜课程
搜药方
搜药材
一、急性病人的心理护理
1012
0001-01-01
《医学心理学》
急性病人,是指那些发病急、病情重因而需要紧急抢救的病人。过去有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急性病人病势危急,医护人员的任务就是以最佳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抢救病人,无须实施心理护理。近十年来,随着抢救护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急性病人也同样需要进行心理护理。因为急性病人不是面临生命威胁,就是遭受躯体伤残,心理正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此时,如果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
七、针灸科
1246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魏晋南北朝时期,针灸科取得了显著进展,主要表现在针灸学科的确立。 针灸学科确立的显著标志,是针灸学大师皇甫谧根据《灵枢》、《素问》与《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参考《难经》等古代医学文献,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针灸学的经验与成就,撰成《黄帝针灸甲乙经》十二卷,一百二十八篇,集针灸学之大成,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全面系统的针灸学专著。为我国针灸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华盖散
983
0001-01-01
《中药方剂》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华盖散 处方 紫苏子(炒)、赤茯苓(去皮)、桑白皮(炙)、陈皮(去白)、杏仁(去皮.尖.炒)、麻黄(去根.节),各一两;甘草(炙)半两。 炮制 上七味为末。 功能主治 治肺感寒邪,咳嗽上气,胸膈烦满,项背拘急,声重鼻塞,头昏目眩,痰气不利,呀呷有声。 用法用量 每服二钱,水一...
四、藏象学说的特点
1211
2023-11-28
《中医医学概念》
四、藏象学说的特点 (一)整体观 (二)阴阳五行模式 四、藏象学说的特点 藏象学说在研究人体脏腑功能变化时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整体观 藏象学说是在整体观的指导下,来研究人体脏腑功能变化的。它把人体看成是一个由心为主宰,五脏为核心的有机整体,认为五脏的功能与自然界的四时变化有着密切地联系。 (1)藏象学说认为:人体的各个脏腑虽各有所...
医垒元戎
758
2023-11-28
《中国历代医籍选介》
医垒元戎 医垒元戎 元·王好古(号海藏)撰,成书于1291年。 王氏早年师事张元素,后复从学于李杲,于医学造诣甚深。本书以十二经为纲,皆首以伤寒,附以杂证,大旨祖长沙绪论。所论“伤寒不可汗、不可下、不可吐”篇中曰:“大法春宜吐、夏宜汗、秋宜下,以汗及吐、下汤剂皆中病而止”,寥寥几笔,却精辟地论述了运用汗、吐、下三法的原则,对后世医家很有启发。对三法...
第一节 概述
1002
0001-01-01
《临床生物化学》
现代医学是随着自然科学各基础学科的发展而发展。在临床观察的基础上,其检验、诊断、治疗和病理生理学的进展是与实验研究方法的创新与改进分不开的。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全面地渗透到医学科学各个领域中,揭示了许多新现象,提出了不少新问题,是医学向分子水平迈进的一个重要依据和手段。使医学科学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医学分子生物学已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医学检验与诊...
(四)虚损性肾风
773
0001-01-01
《虚损病类钩沉》
虚损性肾风,西医名之曰“慢性肾小球肾炎”。任老深入研究了《内经》及历代医著,并结合长期的临床体会,提出了本病的中医病名应为“虚损性肾风”。之所以称之为虚损,任老认为:本病的发生发展,以内因为主,而外因侵犯可引动内在邪毒,互结而发。内因主要有先天禀赋不足,因劳倦内伤,以及七情郁结或宿食不化生毒。外因主要是风寒、风热、时疫邪毒为主,亦有药源(损肾药物)所致者。 ...
第一篇 总论
2434
0001-01-01
《医学影像学》
自伦琴(Wilhelm Conrad Rontgen)1895年发现X线以后不久,在医学上,X线就被用于对人体检查,进行疾病诊断,形成了放射诊断学(diagnostic radiology)的新学科,并奠定了医学影像学(medical imageology)的基础。至今放射诊断学仍是医学影像学中的主要内容,应用普遍。50年代到60年代开始应用超声与核素扫描进...
第一节 五脏(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1375
0001-01-01
《中医基础理论》
一、心(附:心包络) 心位于胸腔偏左,膈膜之上,肺之下,圆而下尖,形如莲蕊,外有心包卫护。心与小肠、脉、面、舌等构成心系统。心,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脏,主血脉,藏神志,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心与四时之夏相通应。 (一)心的解剖形态 1.心的解剖位置:关于心的解剖部位,在《内经》《难经》《医贯》等中医文献中已有较为明确的记载,心位于胸腔偏左...
女科经纶
868
2023-11-28
《中国历代医籍选介》
女科经纶 女科经纶 清・萧壎(字赓六)撰,成书于1684年。 本书在历代医籍名著女科证治理论的基础上,摘精选粹纂辑而成。书凡八卷,分月经、嗣育、胎前、产后、崩漏、带下、杂证等七门。每门之下,又分若干小题。每一题内,先引前贤的有关论述原文,随加按语以作补充解释,或纠偏示正。凡证候的内外、虚实、寒热无不涉及,有条不紊,陈理简明,参考价值较高。 本书重...
1..
«
89
90
91
92
»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