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5 秒,为您找到 1293 个相关结果.
  • 泻荣汤《兰室秘藏》

    …清热解毒,升麻、桔梗解郁散火,麝香、梧桐泪解毒消肿,黄芪、人参补气通络,苏木、地龙、全蝎、当归、桃仁、虻虫、水蛭活血化瘀,白豆蔻化湿和中。运用 临床上常用于疠风,瘙痒,红斑,肿溃,眉落等。使用注意 忌酒、湿面、生冷、硬物。重要文献摘要 《医方类聚》:“泻荣汤:治疠风,满面连颈极痒不任,眉毛脱落,先砭其处。令恶气消尽。后服此药。连翘、升麻(已上各五分),桔梗五分,生黄芩…
  • 沉香化气丸《证治准绳·类方》

    …医略六书》:郁久生热,便闭不通,脉实者。方义 久郁伤中;不能健运,而积热不化,津液无以下致,故大便闭结不通。大黄荡涤积热以通幽,制熟减苦泄之性;黄芩清彻积热以宽肠,炒过缓苦降之力;沉香以降气通闭也;盖郁必伤脾土,故加白术以健之;热积心伤元气,佐人参以补之;丸以竹沥,润液通闭,仍以生姜汤化下,俾液润便通,则积热自解,而津液四迄,大便无不通之患,何郁久生热之足虑者?使用注意 《中药…
  • 兼气散

    …。方义 本方证系胃肠燥热、结滞,津液受损,气滞不通所致。方中石膏清泻胃火,生津止渴;栝楼清肺化痰,润肠通便,生津止渴;甘皮破气消结,生津止渴;甘草和缓药性,益气清火解毒。共奏泻热破结之功。使用注意 忌热面、海藻、菘菜。重要文献摘要 《广济方研究》:“《圣惠方》载本方:治消渴,心烦躁方:栝蒌根一两,石膏二两,甘草(炙微赤锉)一两,柑子皮(汤浸去白瓤)一两,右件药,捣细罗…
  • 清暑益气汤

    …感暑,气阴两伤常用方。临床以身热汗多,心烦口渴,体倦少气,脉虚数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中暑、小儿夏季热等属暑热气阴不足者。 注意 本方滋腻养阴之品较多,对暑热夹湿者,不宜使用。 方歌 王氏清暑益气汤,善治中暑气阴伤,洋参冬斛荷瓜翠,连竹知母甘粳襄。 摘录 《温热经纬》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清暑益气汤歌诀 王氏清暑益气汤,善治中暑…
  • 慢肝六味饮

    …郁甚而见胁痛明显,烦躁易怒者,加素馨花、郁金各10g;肝阴不足而见眩晕、失眠、梦多者,加桑寄生30g,桑椹子15g,旱莲草、女贞子各12g;血瘀者,加丹参15g、茜草根12g、桃仁10g、廑虫6g。使用注意 忌油腻辛辣,郁怒气恼。重要文献摘要 原方选录《千家妙方》:“华某,女,40岁,干部。患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已一年余,不能坚持工作已数月。症见怠倦,胃纳差,胁痛,面色黄滞,唇淡…
  • 琥珀镇惊丸

    …、竺黄、茯神、钩藤各五钱,地龙、犀角各二钱,朱砂、麝香、薄荷各一钱,冰片五分,苏珠二分。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重三分五厘,蜡皮封。小儿一岁以下每服半丸,二岁至四岁每服一丸,薄荷姜汤送下。功用 清凉,镇痉,化痰。主治 小儿急痫;小儿目触异物、耳闻异声,发为惊悸抽搐;或热度太高,壮热神昏,牙关紧闭,二目天吊,角弓反张,痰鸣气喘,抽搐厥逆。使用注意 大便泄…
  • 解肌透痧汤

    …。方义 荆芥、浮萍、蝉蜕、僵蚕、葛根疏风清热透痧,淡豆豉、竹茹清热除烦,连翘清热解毒透疹,生甘草、桔梗、牛蒡子、马勃、射干清热利咽。加减化裁 如呕恶甚,舌白腻,加五枢丹四分冲服。使用注意 本方药物不宜久煎。重要文献摘要 原方选论《喉痧症治概要》:“专治痧麻初起,恶寒发热,咽喉肿痛,妨于咽饮,遍体酸痛,烦闷泛恶等症。(痧麻见咳嗽为轻,无咳嗽为重。)荆芥穗一钱五…
  • 橘术四物汤

    … 活血化瘀,和胃止痛。主治 跌打损伤,血瘀身痛。运用 诊断要点:伤处肿痛,饮食少进,面色少华,舌淡脉弱者。加减化裁 骨节疼痛加羌活、独活;痛不止加乳香、没药。使用注意 孕妇忌用。重要文献摘要 《骨伤科临床用药指南》:“活血止痛剂以当归、红花、元胡、乳香、没药等活血祛瘀药物为基础,配以行气止痛的木香、青皮、陈皮、茴香;接骨续筋的地鳖虫、落得…
  • 金乌散

    …肝(同乌鸦入罐子内,用蚯蚓泥固济,烧烟尽,用三两捣为末,入后药)一具(90g),天麻、白附子、天南星(炮)、白僵蚕(炒)、乌蛇(酒浸,去皮骨,炙)、藿香叶、桑螵蛸(炙)各一两(30g)。用法用量 1、古代用法:上为散。每服一钱匕,温酒调下,昼夜五服。2、现代用法:将前2味药同入罐子内,蚯蚓泥固济,烧烟尽,捣为末,人余药共研为细末。1次1~2g,1日5次,温酒调服。使用注意 牙关…
  • 加味大承气汤

    …、苏木、木通各一钱,厚朴五分。用法用量 上㕮咀。作二服。每服水盏半,煎五七沸,温服,不拘时候。功用 通下瘀血。主治 伤重在内,瘀血不散,腹胀,二便不通,心腹闷乱欲死者。使用注意 服此药俟大小便通,方服损药。小儿孕妇勿服。重要文献摘要 《古今医统大全》:“加味大承气汤,治伤损极重,大小便不通者,方服此药。俟大小便通,方服损药。小儿孕妇勿服。大黄,枳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