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26 秒,为您找到 88362 个相关结果.
  • 3、欲解时相要义

    1461 0001-01-01 《思考中医》
    阳明的欲解时在申酉戌,申酉戌我们除了从时间的角度去考虑,从时间的角度它属秋,以日而言则是日偏西,日落西的时候。日落西则为降可知,为凉可知,为通亦可知。凉、降、通的性用恢复了,凉、降、通的性用得道多助,阳明病的不凉、不降、不通怎么会不欲解呢?这是一个方面。 时空统一。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从空间的角度去考虑。《性命圭旨》中之“时照图”云:“人之元气逐日发生,子时...
  • (拼音W)第四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2850 0001-01-01 《中医词典t~w》
    胃热 病证名。指热邪犯胃,或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或过食辛辣炙煿以致胃中火热炽盛的证候。症见胃脘灼痛,吞酸嘈杂,口渴口臭,或渴喜冷饮,消谷善饥,或牙龈肿痛,口腔糜烂,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脉数等。治宜清胃泻火。 胃怯汗 出《证治准绳·杂病》。即胃虚汗。详该条。 胃气虚喘 见《丹溪心法·喘》。即胃虚喘。详该条。 胃气痛 病名。...
  • 维护中医药的抗争运动

    1357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中西医之间由论争发展到激烈对抗,主要是在民国时期,民国元年(1912年)学制改新,北洋政府屏中医于学制之外,由此引发了中医界首次的抗争请愿活动。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废止中医论者得到当局的支持,废止中医活动愈演愈烈。1928年全日教育会议上,汪企张首次提出废止中医案,未获通过。翌年中央卫生委员会议上,由余云岫提出的废止中医案获得通过,成为民国时期大规模中医抗争...
  • 八、针灸科

    3824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隋唐时期政府对针灸学相当重视,如唐太医署内已设针科。更重要的是隋唐医家积极从事针灸学科的临床实践,善于总结并致力进取,使本时期的针灸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有显著进步。 (一)针灸学说和理论之发展 隋代医家巢元方在阐释病因病机时,较多地将经络理论与脏腑学说结合起来。如“腰痛不得俯仰候”中说“肾主腰脚,而三阴三阳十二经八脉,有贯肾络于腰脊者,劳损于肾,动伤经...
  • 第四节 爱滋病的治疗

    723 0001-01-01 《中医疾病预测》
    一、西医治疗方法 自爱滋病发现十余年来,现代医学对治疗本病想了许多对策,但至今仍然收效甚小,大约有如下几种: (一)作用于爱滋病病毒 目前尚未发现特异性药物,但美国、苏联发明了一种叫做HPA—23及苏拉明(Suramin)的药物,主要是作用于逆转录酶以干扰病毒的遗传密码,从而破坏病毒的复制。临床应用后确有降低病毒的效果。但并不能减轻症状和避免死亡,...
  • 第六节 脑的高级功能和脑电图(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1282 0001-01-01 《生理学》
    一、学习和记忆 学习和记忆是两个相联系的神经过程。学习指人和运动依赖于经验来改变自身行为以适应环境的神经活动过程。记忆则是学习到的信息贮存和“读出”的神经活动过程。 (一)学习的形式 1.简单学习简单学习不老大哥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某种明确的联系,又称为非联合型学习(nonassociative learning)。习惯化和敏感化属于这种类型的...
  • 第五章 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第一节 衣原体感染症(chlamydia trachomatis) 沙眼衣原体是(chlamydia trachomatis,CT)是一种在人体内长期生存并又广泛传播的病原体,属条件致病菌。它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子宫颈感染、早产、流产及尿道感染等多种疾病,尤其是在与淋球菌等其他病原体合并感染时更加重疾病的发展及引起其它并发症,在无症状子宫颈和男、女性泌尿系...
  • 中医药学的文明史

    2320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中国是医药文化发祥最早的国家之一,从文明的曙光在天幕上耀映亚细亚大地之时,遍及神州大地的簇簇史前文化篝火,由点到面联接起来,形成燎原之势,逐渐的融化在文明时代的光华之中。从此,中国医药学的文明史开始了。 中国五千年的有文字可考医学史,由于东方文化发展的特色形成的中国独特理论框架,及近现代西方科学的撞击及西医的传入,出现两个分明的层次,在东西方医学交汇中呈现...
  • (拼音B)第十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2941 0001-01-01 《中医词典a~b》
    《补注洗冤录集证》 法医学著作。五卷。宋·宋慈撰,清·王又槐增辑,阮其新补注。本书是《洗冤集录》增补注释本的一种,也是流行较广的一种传本。参见洗冤集录条。 哺露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 ①指哺露疳,多因胃弱所致。《幼科发挥》:“有胃热者,不能受乳而变化之,无时吐出,所吐不多,此名哺露。”治宜补益脾胃,用六君子汤加减。同时应注意调护,改进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