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23 秒,为您找到 92012 个相关结果.
  • (拼音F)第七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1298 0001-01-01 《中医词典e~f~g》
    肤润 证名。即肌肉瞤动。为伤寒误治形成坏病,阳气不足之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医发汗,遂发热恶寒,因复下之,心下痞,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无阳则阴独,复加烧针,因胸烦,面色青黄,肤瞤者,难治。今色微黄,手足温者,易愈。”参筋惕肉瞤条。 肤翳 病证名。系指眼生障翳、薄如蝇翅的病证。出《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参见翳条。 ...
  • (拼音M)第四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3770 0001-01-01 《中医词典k~l~m》
    梦魇 病名。见《杂病源流犀烛·不寐多寐源流》。即魇,详该条。 梦泄精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即梦遗。详该条。 梦泄 病名。见《外台秘要·虚劳》即梦遗。详该条。 梦失精 病证名。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又称梦遗。详该条。 梦生 病证名。即初生不啼。《济阴纲目·保婴经验方》:“初生不能发声,谓...
  • (拼音S)第十八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1629 0001-01-01 《中医词典r~s》
    《伤寒古方通》 伤寒著作。二卷。清·王子接撰。本书即《绛雪园古方选注》第一部分。王氏将《伤寒论》113方分为和剂、寒剂、温剂、汗剂、吐剂、下剂六大类,然后加以分析注释,方解比较明晰,而且增加了新意。现存光绪上海乐善堂刻本等。 伤寒腹胀 病证名。伤寒病邪传里所致的腹胀。分为热结膀胱腹胀、阳明胃实腹胀、血蓄腹胀。《症因脉治·肿胀总论》:“伤寒腹胀之...
  • 卷之一

    565 0001-01-01 《伤寒论条辨》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编第一 凡六十六条方二十 太阳一经。风寒所始。营卫二道。各自中伤。风则中卫。故以卫中风而病者为上编。然风之为风。其义不一。故其为病。最为居多。所谓中风者。乃风寒暑湿之风也。与诸家方书之所谓中风云者。义不相同。诸家方书之所谓中风。盖素问曰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之风也。彼但以其所谓者为中风云耳。其于在此之所谓中风云者则无闻焉。二义辨论精切。...
  • 合病证治第十五

    524 0001-01-01 《伤寒溯源集》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麻黄汤主之。 太阳阳明合病者。谓太阳阳明两经皆有见证也。以两经见证之中。有喘而胸满之证。是太阳之表邪偏重于阳明也。岂方氏所谓轻重齐。多少等。及喻氏两经各见一半乎。夫喘者。肺邪盛满之所致也。寒邪入腠而肺主皮毛。皮毛为肺之合。肺脏受邪。故气满而喘也。所以伤寒首条。即曰头痛发热。身疼腰痛。恶风无汗而喘者。 麻黄汤主之。盖麻黄...
  • 卷八·阳明经症 谵语 郑声

    530 0001-01-01 《伤寒论纲目》
    【纲】仲景曰。伤寒四五日。脉沉而喘满。沉为在里。而反发其汗。津液越出。大便为难。表虚里实。久则谵语。发汗多。若重发汗者。亡其阳。谵语。脉短者死。脉自和者不死。 谵语直视。喘满者死。下利者亦死。 【目】李杲曰。问邪入阳明。为谵语。妄言错失。此果阳明乎。答曰。足阳明者。胃也。岂有其言哉。伤寒始自皮毛入。是从肺中来。肺主声。入于心则为言。胃即戊也。戊为火化。下...
  • 卷二

    563 0001-01-01 《吴医汇讲》
    日讲杂记 在《易》先天图KT 在上在南,后天图KT ,在下在西北,与《内经》之旨正合,体用互呈,生成供着,人身一小天地,岂不信哉?《系辞》释先天圆图云:“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数往者顺”,即后天之用,五行相生之谓,《内经》人寿可得百年之说也;“知来者逆”,即反五行之相克者为相生,轩岐治病之秘旨也。从后天图经逆到先天图位,便是金丹大道,攒簇五行作用。余尝言...
  •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617 0001-01-01 《金匮发微》
    夫呕家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 此为热变伤络之证,与寻常呕吐不同,师但言呕家有壅脓,正不知其在肺在胃,伤寒太阳篇云,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按肺痈之为病。始萌可救,脓成则死,则此节所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者,必非肺痈可知,寓意凡遇此证,可意用外科犀黄丸以止痛而消毒,千金苇茎汤,桂梗甘草汤并可用之,当归赤小豆散排脓散,尤为主要,尽血腐成脓,利用抉排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