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30 秒,为您找到 1635 个相关结果.
  • 黄芩知母汤

    …壮。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盏,煎半盏,去滓服。 不呕逆,去陈皮,加芍药。 摘录 《婴童百问》卷十 《医学集成》卷二:黄芩知母汤 处方 黄芩、二母、桑皮、天冬、杏仁、花粉、炒栀、桔梗、甘草。 功能主治 鼻中干燥。 摘录 《医学集成》卷二 《普济方》卷三九七:黄芩知母汤 处方 黄芩1两(去心),知母(焙)1两,山楂3分,黄柏(去粗皮,炙)半两…
  • 新生饮

    …徽中医学院学报》 急性传染性黄疽性肝炎。中医辨证属阳黄,湿热者。 疏肝利胆,清热利湿,活血祛瘀。 新生饮,中医方剂名。出自《安徽中医学院学报》。具有疏肝利胆,清热利湿,活血祛瘀之功效。主治急性传染性黄疽性肝炎。中医辨证属阳黄,湿热者。 处方 凤尾草30克,过路黄30克,山楂15克,茅根15克。 功能主治 疏肝利胆,清热利湿,活血祛瘀。主阳黄,湿热阻洛。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
  • 鹿角散《普济方》

    …取白处作末,炒令黄,秤)二分。用法用量 上为散。每服方寸匕,平旦粥清饮调下,一日二次。功用 轻身益气,强骨髓,补绝伤。主治 老人患积痢不断,兼不能饮食。重要文献摘要 《东医宝鉴》:“鹿角散主痈疽疮肿,去恶肉,生好肌。鹿角细末、醋熬为糊,贴之当头上开孔,被胶急撮,脓自出尽,恶肉亦去矣。《本草》。”《陈修园医学全书》:“鹿角散以鹿角切片,酒拌焙黄勿焦,研末,空心…
  • 仙露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 寒温阳明证,表里俱热,心中热,嗜凉水,而不至燥渴,脉象洪滑,而不至甚实,舌苔白厚,或白而微黄,或有时背微恶寒者 清热解毒,养阴生津 仙露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具有清热解毒,养阴生津之功效。主治寒温阳明证,表里俱热,心中热,嗜凉水,而不至燥渴,脉象洪滑,而不至甚实,舌苔白厚,或白而微黄,或有时背微恶寒者。 处方 生石膏(捣细)90克 玄参30克 连翘9克 粳…
  • 黑龙丸《古今医鉴》

    … 妇人血崩,及经水过多不止者。重要文献摘要 原方选录《古今医鉴》:“黑龙丸秘方 专治血崩如神,及经水过多不止者,尤效。黑驴粪烧灰,存性为末,用面糊为丸。每服七十丸,空心黄酒送下。”方论选录《杏苑生春》:“黑龙丸 专治血崩如神,及经水过多不止者,尤效。用黑驴粪烧灰存性为末,面糊为丸,每服五七十丸,空心酒送下。”《医学汇函 中》:“黑龙丸 秘方。专治血崩如神,及经水过多不止者,尤效…
  • 清膈丸

    …凉血之功效。主治膈上壅热,舌焦口疮。 别名 清膈苍沙丸(《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 黄芩 黄连(炒)各15克 香附45克 苍术60克 制法 上为细末。取新红熟瓜蒌,去皮捣烂,和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治湿热痰火,气滞所致的胸膈痞闷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白开水送下。 摘录 《医学正传》卷四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清膈丸组成 …
  • 扶脾丸《兰室秘藏》

    …一两,肉桂五分,麦蘖、神曲(炒)各四钱。用法用量 每服五十丸,食前温汤送下。制法 研为末,荷叶裹,烧饭和丸,如梧桐子大。功用 健脾胃,消积滞。主治 脾胃虚寒,腹中痛,溏泄无度,饮食不化。重要文献摘要 《李东垣医学全书》:“扶牌丸,治脾胃虚寒,腹中痛,溏泻无度,饮食不化。干生姜、肉桂已上各五分,干姜、藿香、红豆已上各一钱,白术、茯苓、橘皮、半夏、诃子…
  • 加味连翘升麻汤

    …药信息查询平台: 加味连翘升麻汤组成 连翘(去心,酒洗)、升麻(切,酒洗)、葛根(切)、桔梗(泔浸)、赤芍、草梢、酒芩、酒栀子、木通(酒洗)、牛蒡(酒淘,炒,研)、白滑石(暑用)、麦冬(去心)。用法用量 上锉。水一钟,加淡竹叶、灯心为引,水煎服,不拘时候。主治 痘疮热太甚者,毒未发尽。重要文献摘要 《中国医学大成终集》:“初发热,若有大热,当利小便,使心…
  • 立定散

    … 柿饼蘸吃,百沸汤下。 摘录 《万氏家抄方》卷二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立定散组成 大皂角一个,巴豆、半夏(姜制)、杏仁(香油煮黄色)各一钱。用法用量 上为末。柿饼蘸吃,百沸汤下。主治 哮喘,扭伤筋骨或肌肉、气滞腰痛。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医学汇函》:“立定散,治哮吼秘方。应圆传;大皂角一个,劈开两半去子,入巴豆,铁线扎紧,炙焦黄为末…
  • 三才封髓丹

    … 《医学发明》卷七:三才封髓丹 处方 天门冬(去心)熟地黄 人参(去芦)各15克 黄柏90克 缩砂仁45克 甘草 22.5克(炙) 制法 上药研为细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滋阴降火,养血固精。治阴虚火炎,梦遗失精,头晕目眩,腰膝无力,嗌干咽燥,舌红苔少,脉细数。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用苁蓉15克切作片子,酒300毫升,浸一宿,次日煎三四沸,去滓,送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