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50 秒,为您找到 30098 个相关结果.
  • 六、中药制剂研究

    2742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一)中药新剂型研究 口服安瓿剂是以中药汤剂为基础,已生产有祛痰灵、生脉饮、四逆汤、双宝素、蜂王浆口服液等几十种口服安瓿剂。 冲剂是借鉴国外经验以药物的细粉或提取物等制成干燥颗粒或块状的内服制剂,近十几年才发展起来,既具有糖浆剂和汤剂的特点,又克服了汤剂服前临时煎煮、液体制剂易变质、霉败的缺点,如感冒退热冲剂、炎宁冲剂等。 浓缩丸和滴丸剂。近年来研制...
  • 春秋战国时期初具体系的医学理论(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1976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一、脏象学说 脏象学说是关于人体脏腑形态功能及其与人体其它组织器官相互关系的中医生理学说。 脏腑的形态与名称:《内经》之前和各种现存的和出土的医学和非医学文献,尚无系统论述人体脏腑的形态结构者,不过到春秋时期,对脏腑的认识有了显著的进步。《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载扁鹊和虢中庶子的对话中已明确提到了“脏”、“五脏”的概念。并有“胃肠”、“三焦”、“膀胱”...
  • 1.“气”是物质世界万物的本源

    1193 2023-11-28 《黄帝内经讲解》
    1.“气”是物质世界万物的本源 1.“气”是物质世界万物的本源 《内经》认为,“气”是客观世界万事万物的本原,在天地未形成之前,这种细微难辨、运动不息的物质之气,便充满着整个太虚,后来天体的形成,万物的生化,无不以之作为其物质基础。这是我国朴素唯物主义元素论在古代天体形成学说中的体现。《素问·天元纪大论》引我国古代天文学著作《太始天元册文》说:“太虚...
  • 41.7 应激状态对营养素代谢的影响

    827 0001-01-01 《临床营养学》
    许多因素如机体本身的饥饿,创伤、大手术、剧痛、感染、没有睡眠、精神紧张等,或环境因素如高气压、低气压、噪声、寒冷、炎热及严重中毒等都可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引起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腩轴的兴奋,使促肾皮腩释放素、促肾上腺皮肤南激素及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加导致一系列的代谢变化,这种非特异性的合身反应称为应激反应。机体处于饥饿、创伤、感染以及各种环境因素条件下的营养素...
  • 虚劳初探

    虚劳一症为虚损劳伤、久虚不复之病,自古以来即属难治之疾。今时医药进步、生活安定,此病似已少见。其实典型之虚损症虽不常有,而诸多慢性而迁延难疗之病,无不涉及损途。如久治不愈之慢迁肝、肾病综合征、慢性尿毒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结核病及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等不胜枚举,多可从虚劳病中求其治法,可知探研“虚劳”仍有现实意义在,故余不揣浅陋,试作本文。 一、释名 ...
  • 第四节 消渴

    2023 0001-01-01 《中医内科学》
    消渴病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复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原因所导致的以阴虚燥热为基本病机,以多尿、多饮、多食、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典型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消渴病是一种发病率高、病程长、并发症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病证,近年来发病率更有增高的趋势。中医药在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等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 在世界医学史中,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最早,且论述甚详。消渴之...
  • 《中医内科学》(全本)

    4114 0001-01-01 《中医内科学》
    总论 一、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及范围 中医内科学是以中医理论阐述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特征、辨证论治及预防、康复、调摄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 中医内科学既是一门临床学科,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它临床学科的基础,为中医学的一门主干学科,具有非常重要的学科地位。 中医内科古称“疾医”、“杂医”、“大方脉”,即中医内科学研究的范围很广,传统将其研究...
  • 二十六、业务技术指导和培训制度

    834 0001-01-01 《医院药学》
    (一)药剂科实行主任药师、主管药师、药师、药士四级技术岗位负责制。 (二)上级药师承担下级药师(士)的技术咨询和业务指导,并有计划地对下级药(士)进行技术培训。 (三)对初级职称中,青年药学人员,应按其任职要求,要加强基础理论学习和基本操作训练有计划地进行岗位培训或选送外出进修,争取在5~10年内达到中高级职称水平。 (四)药剂科(部)要根据业务发展需...
  • 第二章 药品生产企业管理

    本章规定的开办药品生产企业的基本条件和审批程序,核发《药品生产许可证》应遵循的原则。对企业生产药品以及生产药品所需要原料、辅料的基本要求提出具体规定。这些规定都是为了保证药品质量和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从执法的角度配合宏观经济主管部门促进医药事业健康发展。本章主要内容概括为:(1)开办药品生产企业必须具备的条件;(2)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 三、外科、皮肤科

    1052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一) 肛肠病 自1956年福州市人民医院根据“异物刺激炎证反应和创道引流”的枯痔钉治疗机制,提出药物组成原则为低毒、无毒,大大减少了砒中毒的发生。1981年陈永健等提出疗效与含药种类、药量无关的异物枯痔钉(白及、牛筋线等)疗法,并进一步揭示枯痔钉作用机理为:炎性反应→血管内皮坏死、血栓形成、组织坏死、出血→炎症局限、组织开始修复再生→纤维化形成。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