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9 秒,为您找到 55030 个相关结果.
  • 仆参穴

    709 0001-01-01 《针灸穴位》
    仆参,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安邪。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跟区,昆仑直下,跟骨外侧,赤白肉际处。有腓动、静脉的跟骨外侧支,布有腓肠神经跟骨外侧支。主治下肢痿痹、足跟痛、癫痫。直刺0.3-0.5寸。 名称 仆参穴别名 安邪出处 《针灸甲乙经》隶属 足太阳膀胱经位置 位于跟区,昆仑直下,跟骨外侧...
  • 下中极穴

    1554 0001-01-01 《针灸穴位》
    下中极穴,经外奇穴名。出自《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编)。别名中极下。位于腹部正中线上,中极穴下0.5寸处,计1穴。浅层主要布有髂腹下神经前皮支和腹壁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主要有髂腹下神经的分支。主治尿失禁等。向耻骨方向斜刺2-2.5寸。 名称 下中极穴别名 中极下出处 《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编)隶属 ...
  • 痄腮

    780 2023-11-28 《针灸学-下》
    痄腮 痄腮 痄腮,又名:“蛤蟆瘟”。以发病急,耳腮部肿胀疼痛为特征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现代医学称之为流行性腮腺炎。本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而以冬春季较多见,发病年龄多见于5~9岁的小儿。 〔病因病机〕 痄腮主要由风温病毒所引起。病邪从口鼻而入,挟痰火壅阻少阳经络,郁而不散,结于腮颊所致。络脉壅滞,气血流通受阻,故表现于两侧或一侧耳下腮颊部漫肿,坚...
  • (其他)第十五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8584 0001-01-01 《中医词典z~其他》
    《产孕集》 产科著作。二卷。清·张曜孙撰。撰年未详。书中扼要介绍妊娠及临产前后一些病证的证治。共分辨孕、养孕、孕宜、孕忌、孕疾、辨产、产戒、用药、应变、调摄、怀婴、拯危、去痰十三类。本书后经包兴言增入补遗一卷,名为《重订产孕集》。现有多种清刻本、石印本及《中国医学大成》本。 《产育保庆集》 产科著作。又名《产育保庆集方》、《妇人产育保庆集》。一...
  • 外踝前交脉穴

    1424 0001-01-01 《针灸穴位》
    外踝前交脉穴,经外奇穴名。出自《备急千金要方》。位于足背踝关节处,内外踝高点联线之中外1/4点丘墟穴上方即是本穴,左右共2穴。布有足背浅静脉,足背外侧皮神经,足背中间皮神经,外踝前动、静脉。主治膝关节痛、睾丸炎、臀大肌痛、卵巢炎、牙痛、踝关节痛、足背红肿、趾关节痛。一般艾柱灸3-5壮,不针。 名称 外踝前交脉穴出处 《备急千金...
  • 586 0001-01-01 《普济方·针灸》
    治寒热颈瘰 (资生经)。穴大迎 五里 臂治寒热颈痛瘰 。穴大迎治寒热瘰 。缺盆中肿外溃。则生胸中热。满腹大水气。缺盆中痛。汗出。穴缺盆治寒热瘰 咳嗽。穴五里治寒热颈项急。瘰 。臂痛不得举。穴臂治腋下瘰 。臂屈伸不得。风痹疼注病。穴少海治瘰 寒热。颈有积气。暴聋肩痛。穴天牖治一切瘰 。在顶上及触处。但有肉结。凝以作 。及痈疖者。以独头蒜截两头留心。 大作艾炷...
  • 二、经络的研究

    1691 0001-01-01 《中国医学通史》
    (一) 经络现象的研究 1972年至1978年,全国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30多个单位按着统一的标准和方法进行的循经感传现象调查结果发现,循经感传是客观存在的。在华北、东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六地区调查的64702人中,有13123人出现循经感传现象,出现率为19.5%~20.6%,其中显著型206人,占0.3%~0.4%。 循经感传的重要特征...
  • 六、屈拇长肌腱狭窄性腱鞘炎

    638 0001-01-01 《手穴手纹诊治》
    【概述】 屈拇长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多发生于掌指关节之掌骨头的掌侧,初发时病部手指均感酸胀疼痛,局部腱鞘肥厚,亦可摸到结节样隆起,有显着压痛。手指屈伸活动受限,有时狭窄部将膨大的肌腱交锁,则手指不能做伸屈活动。如勉强用力或被动性伸屈时,局部发生弹响,且有剧痛。 【手穴治法】 (一)针刺疗法 选穴:鱼际。 操作:常规消毒后,用31号1.5寸毫针,针尖向...
  • 白内障

    白内障是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使眼球瞳孔后面正常透明的晶状体变成混浊的眼科疾病。发病初期无明显症状,只有经医生用特殊仪器检查时,才能查出晶状体混浊。中、后期则无充血和其他刺激不适感,但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视觉障碍,如视力减退、复视、多视、夜盲、昼盲、虹视(看灯光时出现五彩晕轮)、飞蚊症(眼前出现位置固定不变的点状或片状阴影)、色觉异常等。晶状体严重混浊时,可用肉眼...
  • 三、儿科症状

    931 2023-11-28 《针灸学-下》
    三、儿科症状 三、儿科症状 儿科病症多因外感或内伤饮食所致,其在表者,可按表证论治;病在里者,可取手、足阳明和手、足太阴四经的腧穴为主。 吐乳:灸中庭,针合谷、内关、足三里、中脘。 小儿腹泻:针中脘、天枢、气海、关元、足三里,灸中脘、神阙。 疳积:挑刺四缝。 夜啼:灸百会,刺人中。 急惊:针人中、印堂、十宣、合谷、太冲。 慢惊:针灸脾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