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07 秒,为您找到 1920 个相关结果.
  • 快脾饮子

    …力。 用法用量 快中饮子(《魏氏家 藏方》卷五)。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六 《百一》卷二引陈庆长方:快脾饮子 处方 连皮草果5两,甘草(炙)5两,附子(炮,去皮脐)5两,陈皮(去白)5两,良姜5两3分,厚朴(去皮,净称)5两3分。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调和脾胃。主 用法用量 每服4钱,加生姜10片,大枣2枚,水1大盏半,煎至8分,去滓,空…
  • 栀子厚朴汤《伤寒论》

    …栀子厚朴汤合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一百天学中药(第3版)》:“栀子厚朴汤(《伤寒论》):栀子、厚朴、枳实各10克。水煎服。主治烦热、腹满而痛者。可用于多种消化道疾病、发热性疾病。”《白话汤头歌诀》:“方剂组成:栀子10克,豆豉10克。栀子厚朴汤《伤寒论》即本方加厚朴10克、枳实10克,去豆豉。功能清热除烦,理气破结。适用于本方证而气滞壅塞,心烦胸痞腹满者。”《伤寒来苏集》:“栀子厚朴汤,以枳…
  • 减甘草白豆蔻散

    …厚朴(生姜制)、白术、沉香、陈皮各等分。 功能主治 脾胃虚寒,气痞胸膈,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上药各(口父)咀。每服1两,以水2大盏,加生姜10片,同煎至7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御药院方》卷四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减甘草白豆蔻散组成 豆蔻仁、厚朴(生姜制)、白术、沉香、陈皮各等分。用法用量 上药各㕮咀。每服一两,以水二大盏…
  • 疏风散

    …:疏风散 处方 枳壳(制)15克 防风 羌活独活 槟榔 白芷 威灵仙 蒺藜(炒赤,去刺)麻仁 杏仁(汤洗,去皮、尖,炒,另研)甘草(炙)各30克 制法 上锉为散。 功能主治 治风毒秘结。 用法用量 每服7.5克,加生姜5片,蜜5~10毫升,用水220毫升煎服。 摘录 《仁斋直指》卷十五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疏风散 处方 防风 荆芥 薄荷 黄芩 …
  • 生精汤

    …。 处方 熟地30克 覆盆子15克 枸杞子15克 菟丝子15克山药30克 枣皮10克 泽泻12克 制法 将上述各味同水煮服。 功能主治 益肾生精。精液异常、肾精亏者宜服用。 用法用量 每日2次,早晚分服。 摘录 《经验方》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生精汤组成 炒韭子12g,菟丝子12g,补骨脂12g,淫羊藿15g,肉苁蓉12g,枸杞子9g,…
  • 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

    …蜂蜜200g、蔗糖100g及苯甲酸钠3g,煮沸使溶解,加水至总量1000ml,搅匀,冷藏24~48小时,滤过,灌封,灭菌,即得。 功能主治 清热,宣肺,平喘,利咽。用于小儿外感,邪毒内盛,发热恶寒,咳嗽痰黄,气促喘息,口干音哑,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 口服,一岁至二岁一次3~5ml,三岁至五岁一次5~10ml,六岁至十四岁一次10~15ml,一日3次。用时摇匀。 规格 每支1…
  • 乌头煎

    …略》卷上)。 处方 乌头大者10克(熬去皮,不哎咀)。 功能主治 破积,散寒,止痛。治寒疝绕脐腹痛,若发则冷汗出,手足厥冷,脉沉紧者。 用法用量 用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纳蜜400毫升,煎令水气尽,取400毫升。强人服140毫升,弱人服100毫升。不愈,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 备注 方中乌头大辛大热,善治沉寒痼冷,并能止痛,配以蜂蜜同煎,既可缓和乌头…
  • 立马回疔丹

    …头疽)等病症。 有头疽(个案):患者,男,61岁,左侧腰背部见10厘米×15厘米红肿结块,肿块略高出皮肤,质地坚硬,中央见白头成片。诊断为有头疽(下搭手)。用立马回疔丹在疮面8厘米×10厘米处均匀撒上一层,外敷黛军软膏。同时予清热解毒、托毒透脓中药。3日后复诊,见10厘米×8厘米红肿高突,按之波动(+),中央有莲蓬状脓头,在周麻下作10厘米×8厘米十字形切口,用三青散棉嵌,外敷黛军软膏,每日1次换…
  • 香附丸

    …能主治 理气养血。用于气滞血虚,胸闷胁痛,经期腹痛,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 用黄酒或温开水送服,水丸一次6~9g,水蜜丸一次9~13g,大蜜丸一次1~2丸,一日2次。 规格 水蜜丸每10丸重1g|大蜜丸每丸重9g 贮藏 水丸,密闭,防潮。水蜜丸、大蜜丸,密封。 摘录 《中国药典》 《朱氏集验方》卷十一:香附丸 处方 牵牛(炒)香附子(炒)石燕(煅红,酒浸…
  • 荆沥方

    …荆沥2升,白鲜皮3两,茯神3两,人参2两,白银10两(以水1斗,煮取3升)。 功能主治 风气内动,心虚惊悸不定,羸瘦。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荆沥汤”。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惊悸虚羸多由风气内动,虽用人参益气,茯神安神,然必首推荆沥治风逐湿,解热消痰,佐以白鲜皮兼祛肌表风热。白银煮汤煎服以镇心肺之怯也。 摘录 《千金》卷十四 《千金》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