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78 秒,为您找到 273097 个相关结果.
  • 四十三、肺痈候

    614 0001-01-01 《诸病源候论》
    肺痈者,由风寒伤于肺,其气结聚所成也。肺主气,候皮毛,劳伤血气,腠理则开,而受风寒。其气虚者,寒乘虚伤肺,塞搏于血,蕴结成痈;热又加之,积热不散,血败为脓。 肺处胸间,初肺伤于寒,则微嗽。肺痈之状,其人咳,胸内满,隐隐痛而战寒。诊其肺部脉紧,为肺痈。 又,寸口脉数而实,咽干,口内辟辟燥,不渴,时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粳米粥者,难治也。 又,肺痈喘而胸...
  • 七、感冒(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感冒的意义 同气为感,异气为冒。大气疏泄,人气也疏泄,大气收敛,人气亦收敛,为感。大气疏泄,人气收敛,大气收敛,人气疏泄,为冒。感冒者,感冒风寒也。感冒与伤寒温病不同,伤寒温病,荣卫感冒,里气遂病,故病重,故人死。感冒之病,半在肺家,半在荣卫,里气不病,故病轻,人不死也。 普通感冒 恶寒,发热,身痛,能起床,并不觉剧。用葱豉汤,葱头四个,连须,...
  • 卷一

    922 0001-01-01 《伤寒指掌》
    类伤寒辨 凡感四时六淫之邪。而病身热者。今人悉以伤寒名之。是伤寒者。热病之总名也。 其因于寒者。自是正病。若夫因暑因湿。因燥因风。因六淫之兼气。或非时之戾气。发为风温、湿温、温病、寒疫等症。皆类伤寒耳。病热虽同。所因各异。不可概以伤寒法治之。且伤寒正病绝少。类症尤多。 苟不辨明。未免有毫厘千里之差。准绳独以类症弁诸首。亦以辨症为先务也。用仿其意。首列类...
  • 卷二

    759 0001-01-01 《寿世保元》
    中风 脉微而数。中风使然。风邪中人。六脉多沉伏。亦有脉随气奔。指下洪盛者。夹寒则脉带浮迟。夹暑则脉虚。夹湿则脉浮涩。大法浮迟者吉。急疾大数者凶。 风者百病之长也。即内经所谓偏枯、风痱、风懿、风痹是也。而有中腑、中脏、中血脉、中经络之分焉。夫中腑者为在表。中脏者为在里。中血脉、中经络俱为在中。在表者宜微汗在里者宜微下。在中者宜调荣。中腑者。多着四肢。手足拘...
  • 56.薄荷解

    薄荷:味辛,气清郁香窜,性平,少用则凉,多用则热(如以鲜薄荷汁外擦皮肤少用殊觉清凉,多用即觉灼热)。其力能内透筋骨,外达肌表,宣通脏腑,贯串经络,服之能透发凉汗,为温病宜汗解者之要药。若少用之,亦善调和内伤,治肝气胆火郁结作疼,或肝风内动,忽然痫痉螈 ,头疼目疼,鼻渊鼻塞,齿疼咽喉肿疼,肢体拘挛作疼,一切风火郁热之疾,皆能治之。痢疾初起挟有外感者,亦宜用之,...
  • 伤寒论注正误存疑全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653 0001-01-01 《医宗金鉴》
    太阳上篇正误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炙)二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按】 桂枝汤方,原文有「去皮」二字。夫桂枝气味辛甘,全在于皮,若去皮是枯木矣,如何有解肌发汗之功耶?当删之,后仿此。 若脉和,其人大烦,目重「睑」〔脸〕,内际黄者,此欲解也。 【按】 「脸」字当是「睑」字,睑眼弦也。作「脸」字非,当改之。 太阳中...
  • 绪论

    3044 2023-11-28 《金匮要略讲解》
    绪论 一、《金匮要略》的源流 二、《金匮要略》主要内容 三、如何学习《金匮要略》 绪论 〔自学时数〕3 学时 〔面授时数〕3 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金匮要略》一书的源流和内容。 2.熟悉《金匮要略》一书的学习方法。 一、《金匮要略》的源流 张仲景,名机,后汉南阳郡涅阳县人。据考证,仲景生于汉桓帝建和二年至元嘉二年,即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