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药方
药材
收录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25
秒,为您找到
55030
个相关结果.
搜书籍
搜文档
搜课程
搜药方
搜药材
(拼音Z)第六篇(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2373
0001-01-01
《中医词典z~其他》
《助道方服药须知》 医方著作。一卷。又名《服药须知》。宋·温大明撰。刊于1216年。约十五世纪中期经熊宗立重编,改题《温隐居备急海上仙方》、又名《温隐居海上仙方》、《温氏海上仙方》)。共记载77种病症,每证撰七言四句歌诀一首以为概括。然后为简要论述和医方。这些类方剂都是经作者试用与搜求的简便易行药方。十六世纪初收入《格致丛书》中,改题《新刻温隐居仙方前集...
《流注指微赋》
765
0001-01-01
《中医词典z~其他》
针灸歌赋名。金·何若愚作。出自《子午流注针经》,内称“原夫《指微论》中,赜义成赋”,即何氏先写成《流注指微论》,后又改写为《流注指微赋》。这是一篇关于子午流注法的早期著作。《子午流注针经》刊于窦桂芳所辑《针灸四书》中,后《针灸聚英》等书转载此赋时,误作“窦桂芳撰次”。
纳支法
607
0001-01-01
《中医词典n~o~p~q》
子午流注针法内容之一。指十二经配合十二地支,又称纳子法。因地支以子为首,故名。《难经·七十二难》丁德用注:“其经络有二十四,日有二十四时,皆相合。此凡气始至而用针取之,名曰迎而夺之,其气流注终而内(纳)针,出针扪穴,名曰随而济之。”十二经脉按流注顺序挨配十二时辰,当其时针刺其母穴为补,过其时针刺其子穴为泻。《针灸大全》载《十二经配地支歌》:“肺寅大卯胃辰宫,...
卷二
625
0001-01-01
《外科大成》
分治部上(痈疽) 痈疽之原委顺逆治法。已详首卷。今之分部位者。为别经络。认穴次。定名色耳。其症治不外乎首卷之提纲。然间有稍异于总治者。有专治本症之方。而即以此方各附于本症条下。则开卷了然。庶无遗漏紊乱矣。 卷二 分治部上(痈疽) 头部 经络 中行直鼻上巅。属督脉经。又属足太阳膀胱经。傍开一寸五分为第二行。是足太阳经。再开一寸五分为第三行。是足少阳经...
节纹穴
1037
0001-01-01
《针灸穴位》
节纹,经外奇穴名。出自《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位于足大趾跖侧,大趾根与趾部相接之横纹中央取之,左右计2穴。主治足大趾、足背疼痛、癫痫、颈项疼痛、落枕、颈椎病等。直刺0.3-0.5寸。 名称 节纹穴出处 《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隶属 经外奇穴位置 位于足大趾跖侧,大趾根与趾部相接之横纹中央取之,左右计2主治...
痉证
668
2023-11-28
《针灸学-下》
痉证 痉证 痉证,是以项背强急,口噤,四肢抽搐,角弓反张为主证的一种病症。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继发于多种传染病的脑膜炎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高热惊厥等,均可参考本节辨证施治。 〔病因病机〕 痉证发病的主要病理在于津血虚少,筋脉失养。或由于高热消烁津液,肝木失于濡养,肝风内动;或邪热内传营血,热动肝风,引起本证。 〔辨证论治〕 体...
卷三
556
0001-01-01
《外科理例》
头面赤肿一百 (时毒发于面鼻耳项者是) 里实而不利者。下之。 表实而不解者。散之。 表里俱实而不解者。解表攻里。 表里俱解而不消者。和之。 肿甚 痛者。砭去恶血。更用消毒之剂。 不作脓或不溃者。托之。 饥年普患者。不宜用峻利。当审而治之。 时毒者。为四时邪毒之气感之于人也。其候发于面、鼻、耳、项、咽喉。赤肿无头。或有根。令人增寒。发热。头痛...
皇甫谧
1020
0001-01-01
《中医词典h~j》
魏晋间著名医家。215-282年,原名静,字士安,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平凉县西北)人。幼随叔父迁居新安,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后经叔母教导,始勤奋不怠,因家贫穷而自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曾专心攻读医书,汇集《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等加以编辑,撰成《针灸甲乙经》...
1..
«
93
94
95
96
»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