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26 秒,为您找到 8862 个相关结果.
  • 黑果小檗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漱口或研末调敷。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黑果小檗 拼音注音 Hēi Guǒ Xiǎo Bò 别名 刺黄柏、小檗 英文名 Ignorant Barberry 出处 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 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黑果小檗的根皮和茎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rberis het…
  • 土瓜

    …土瓜《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红土瓜(《滇南本草》整理本)。山红苕、地瓜《贵州中草药名录》,野红苕、山萝卜(四川) 味甘、淡 平 味甘、淡,性平。入肝、肺、脾经 清热,除湿,止咳,健脾。 黄疸,慢性肝炎,肺热咳嗽,下血,带下,乳少,小儿疳积,水火烫伤。 土瓜,中药名。为旋花科鱼黄草属山土瓜Merremiahungaiensis(Lingelsh.etBorza)R.C.Fang的块根。植物山土…
  • 斑鸠

    …益气,明目的功效。主治久病气虚,身疲乏力,呃逆,两目昏暗。 《中药大辞典》:斑鸠 拼音注音 Bān Jiū 别名 斑鵻、锦鸠(《范汪方》),斑鹪(《本草衍义》),鹁鸠(《六书故》),祝鸠(《纲目》)。 出处 《嘉佑本草》 来源 为鸠鸽科动物山斑鸠等的肉。 生境分布 栖于树林间,常成群活动,营巢于树枝。繁殖期4~7月。分布全国各地。 原形态 山斑鸠,又名:…
  • 皂荚子

    …,无毒。" ②《本草经疏》:"味辛咸,温,有小毒。" ③《本草汇言》:"味辛甘,气温,无毒。" 注意 孕妇慎服。 功能主治 润燥通便,祛风消肿。治大便爆结,肠风下血,下痢里急后重,疝气,瘰疬,肿毒,疮癣。 ①《本草图经》:"核中白肉,入治肺药。又炮核取中黄心,嚼饵之,治膈痰吞酸。" ②李杲:"和血润肠。" ③《纲目》:"治风热大肠虚秘,瘰疬、肿毒、疮癣。" ④《本草崇原》:"治疝气…
  • 冬瓜皮

    … 9~30g。 备注 (1)常配合茯苓皮、泽泻、猪苓等药同用。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冬瓜皮 拼音注音 Dōnɡ Guā Pí 出处 《开宝本草》 来源 为葫芦科植物冬瓜的外层果皮。食用冬瓜时,收集削下的外果皮,晒干。 生境分布 全国大部地区均产。 性状 干燥果皮,常向内卷曲成筒状或双筒状,大小不一。表面光滑,淡黄色…
  • 苤蓝叶

    …asq的叶。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以北方较为普遍。具有消积化痰的功效。主治食积,痰积,恶疮。 拼音注音 Piě Lán Yè 出处 《滇南本草》 来源 为十字花科植物球茎甘蓝的叶。 功能主治 治食积,痰积,恶疮。 ①《滇南本草》:"敷恶疮。" ②《农政全书》:"叶及子:消食积,解面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外用:研末调敷。 复方 散积痰:芥蓝茎叶,用芝…
  • 黄皮果核

    …功效。主治气滞脘腹疼痛,疝痛,睾丸肿痛,痛经,小儿头疮,蜈蚣咬伤。 《中药大辞典》:黄皮果核 拼音注音 Huánɡ Pí Guǒ Hé 别名 黄皮核(《岭南采药录》)。 出处 《本草求原》 来源 为芸香科植物黄皮的种子。夏、秋间采,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产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 干燥的种子呈扁平卵圆形,长11~14毫米,宽8~9毫米,厚3~4毫米;先端…
  • 貉肉

    …北。 功能主治 滋补强壮。主治妇女虚痨。 用法用量 貉肉煮熟吃,不限量。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貉肉 拼音注音 Hé Ròu 出处 《本草图经》 来源 为犬科动物貉的肉。 生境分布 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湖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等地。 原形态 貉(《诗经》),又名…
  • 红扁藤

    …治疮痈疖肿。 用法用量 3~5钱,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红扁藤 拼音注音 Hónɡ Biǎn Ténɡ 别名 背带藤。 英文名 root of Chung Grape 出处 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 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闽赣葡萄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tis chungii Me…
  • 荆芥穗

    …杂质,晒干。 功效作用 功能 解表散风,透疹,消疮。主治 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用法用量 5~10g。禁忌 表虚自汗,阴虚面赤者禁用。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消疮肿,治项强,目中黑花,及生疮阴,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2、《本经逢原》:治风兼治血者,以其入风木之脏,即是藏血之地,故并主之。华元化治产后中风、口噤发痉,…